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这象征着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这反映了在商代

A. 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B. 将祖先与神的崇拜相结合

C. 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D. 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史重在军功,轴之以“任子”“货选”等。“任子“是沿袭周朝以来的“世卿世禄制”。“货选”是指入选者要拥有一定资财为入选资格。“军功”则要在战场上立军功。汉初的选官制度

A. 阻断了阶层流动

B. 容易导致人才匮乏

C. 因循秦朝的旧制

D. 标志官僚政治形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日本著名政治家堺屋太一认为:“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后半叶北宋鼎盛时期是近代型高速经济增长与合理精神充溢的‘东洋文艺复兴’,甚至是超越它的‘亚近代’。”由此可知,“东洋文艺复兴”

A. 使儒家思想更具思辨色彩

B. 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促进了日本国内思想变革

D. 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面是根据吴慧主编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相关数据整理的宋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情况统计图(单位:斤)。据此可以推知宋至清朝前期

A. 生产工具不断创新

B. 粮食产量迅速提升

C. 民众生活改善缓慢

D. 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10.7%,三大时占37.9%,到1926年11月已达60%。这反映出当时

A. 中共已成国内的主要政党

B. 国共合作的推动作用显著

C. 中共强调本党的阶级属性

D. 中共轻视发展农民的力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38年春天山西境内的中国政府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 山西战场率先进入战略相持

B. 中共战术推动抗战战略调整

C. 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形势恶化

D. 局部战场因地制宜坚持抗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48年4月,《东北日报》评论道:“1947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此评论说明

A. 国民党加大了对解放区经济的破坏

B. 美国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

D. 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51年国家对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政法、财经和一些文科学系被削弱,而机械、化工、建筑等专业大幅增加。这是我国当时

A.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体现

B.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 外交环境日益恶化的结果

D. 优化教育结构的反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人在评价梭伦施政措施时指出:“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意味着

A. 民主政治体制在雅典正式确立

B. 梭伦改革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C. 传统贵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D. 宗族势力威胁到民主政治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独立以前,美国人既是英国的臣民,又是马萨诸塞、纽约、弗吉尼亚或另外某个殖民地的公民。独立以后,他们就不是英国人了,但是还没有成为美国人。这说明

A. 美国联邦制未得到各州认可

B. 美国中央政府无权过问各州事务

C. 独立后美国未形成中央集权

D. 《独立宣言》只是民族革命的产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面这幅漫画以“出卖”为题,站在城墙上的是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首脑,城墙下是德国宰相俾斯麦。这幅漫画

A. 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结果

B. 反映了普法战争发生的原因

C. 说明法国共和之路的艰难

D. 揭示了巴黎公社起义的背景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根据【美】格·格罗斯曼《苏联东欧问题》文中的有关数据编制),形成图中1971——1980年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B. 勃列日涅夫彻底放弃斯大林体制

C. 领导人过分追求稳定,超于保守

D. 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路失败’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1632——1704年),继承和发展培根和霍布斯的学说,反对天赋观念论,认为心灵本是一张白纸,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反对君权神授说,拥护君主立宪,主张立法机关应是一个经选举产生的机构,而执行机关则是单个人或君主,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立,政府是人民对统治者的一种信任,统治者的权力是有条件的而非绝对的,人民是最终的主权归属。人民最初享有自然自由,后来订立契约进入社会,享有社会自由,社会自由须受法律约束,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摘编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材料二  到新文化运动起来的时候,已经有大批的留学生自欧美归国,例如胡适。正因胡有如此基础,遂使他成为民国时期引导中西文化沟通、结合,创造中国新文化的最重的领袖者之一。胡适明确地肯定,从大趋势看,文化的世界化是不可抗拒的。胡适为自己定下一条原则,即在国内专意强调西方文化的好处,在国外专意强调中国文化的好处。他坚信,“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个人若没有自由权,又不负责任,便和做奴隶一样”。《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所努力散播的新观念,在广大青年中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摘编自心事浩茫话当年纪念(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倡导的新学说,简折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新思想的特点,概括指出洛克和胡适新思想的相通之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经国务院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31个(含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宁波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 厦门海沧投资区、 海南洋浦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分布示意图

——来源:中国开发区协会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宇文泰也看到了这种形势,大统元年(535)三月,他命各街薯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顾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宇文泰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宇文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特点。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6月15日,丘吉尔电告罗斯福总统:“根据我能从各方面获得的消息,其中并有最可靠的消息,德国看来即将大举进攻俄国……如果这场新战争爆发,我们当然要遵循希特勒乃是我们必须击败的敌人这项原则,给予俄国人以最大的鼓励和我们能够提供的任何援助。”罗斯福通过美国大使怀南特口头答复说,如果德国进攻俄国,他会立即公开支持“首相可能就欢迎俄国成为同盟国而发表的任何声明”。苏德战争爆发的次日,罗斯福举行记者招待会,指出“欧战停止之日.即希特勒进犯美洲之时”,并宣布“在可能范围尽力给予俄国援助”。美国政府也在6月24日,宣布停止冻结苏联在美国的存款。6月29日,美国驻苏联大使就美国向苏联提供军用战略物资的问题在莫斯科进行了谈判。

——摘编自《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英美对苏联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对苏联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苏轼在评价他的诗作时说:“渊明诗初看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还创作了109篇和陶诗。欧阳修在评价他的散文和辞赋时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明朝何湛之在《陶书合集序》指出:“晋处士植节于板荡之秋,游心于名利之外,其诗冲夷清旷,不染尘俗,无为而为,故语皆实际,信《三百篇》之后一人也。”

——摘编自《陶渊明研究》陶渊明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渊明人生最终归隐田园的主客观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陶渊明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