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

A. 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 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 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A.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一            D商品经济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而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耕牛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这种思想

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B. 限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体现了发展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D. 肯定了封邦建国的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    )

A. 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A. 用于农田犁耕    B. 借助水力鼓风冶铁

C. 便于交通运输    D. 利用水力灌溉农田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不再承担政府的赋役,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据此可知“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A. 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 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 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牛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享有尊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不具有可能性的是    

A.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

B.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

C.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描写老牛田地耕作劳累

D.东汉时期珠江流域使用牛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 个体分工

B. 社会制度

C. 生产能力

D. 劳动力短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阻碍了均田制度的实施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据考古发现,汉代尽管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个体自耕农仍主要使用耒耜及铲、锄等小型的铁制农具进行耕作。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盐铁官营致使大型农具缺乏

B. 长期战争使耕牛数量减少

C. 家庭手工业只生产小型农具

D. 个体小农经济财力的局限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图片所展示的为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其中直接用于耕种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D.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儒家经典《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法家著作《韩非子?解老》中也强调:“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这些论述的应用

A. 导致以农为本思想出现

B. 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

C. 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D. 反映了儒法思想的融合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这种经济形式

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

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D.政府重农抑商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6世纪的历史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

A.固守农耕经济  B.坚持君主专制   C.昧于世界大势   D.实行闭关锁国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一方面造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藕断丝连。因此,从纵的方向看,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分。远古时代的村社经济残余,到宋元明清时期演变为乡族经济,由此而产生的乡族组织和宗法观念,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再如三代以来的奴隶制经济残余,亦长期并存于农耕经济之中,直至明代。贵族分封制度,虽然从秦汉以后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历代不绝,如明代的藩王勋戚经济成为明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横的方向看,中国的农耕经济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并不仅仅是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由来已久,并且不时相互变换。

材料二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促进中国封建经济得到充分的发育,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格。但是,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而又不成熟,又造成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与“中国古代文化”特点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楼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1)依据材料一和二,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农业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这种经济现象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工商业关系的?这体现了古代统治者的哪项经济政策?该政策的推行有何影响?

(3)材料三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