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省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这一时期“私学文化”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

B. 分封制遭到破坏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 小农经济逐步产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代,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某思想家认为:人性是“自为”、“好利恶害”、“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材料表明该思想家的主张是

A. 肯定人在道德本性上是平等的

B. 强调礼仪教化的重要性

C. 社会风气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D. 通过赏罚以达到治强的目的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关注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关注人的价值

 

详细信息
5. 难度:压轴

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 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 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 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诗经》最先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后来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推动《诗》在名称上改为《诗经》的重要原因是

A. 孔子整理编订

B. 西汉儒学兴起

C. 唐宋三教合流

D. 宋代理学推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某历史学家说:“唐人考试,本分经义与诗赋两项,然明经出身远不如进士。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唐代

A. 科举注重真才实学反对死记硬背

B. 诗文的繁荣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

C. 儒学并没有获得特殊尊崇的地位

D. 科举考试内容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 程颢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发出……读书人渐渐从自己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责任……在私生活方面,亦表现出严肃的制节谨度。”这一现象出现于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活跃局面。以下对这一时期思想家的主张及评价正确的是

①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了正统理学

②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

③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④王夫之的“循天下之公”标志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唐甄在《潜书》中写道:“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其结果是“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而公卿们也因为“罕得进见,”往往“于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针对这一问题当时思想家提出的对策是(   )

A.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B.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D.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侍二主之理!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智者学派的上述主张

A.适应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需要

B.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C.提供了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

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A. 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B. 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 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D. 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 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 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这是因为它

A. 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B. 激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体现了人性的尊严

C. 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

D. 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这一评价(  )

A.注重了对历史史料的考据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勒内·笛卡尔(1596—1650年)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保持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坚守着“我思故我在”的精神,并创立了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解析几何学。他堪称17世纪及其后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他的思想

A. 促成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B. 与新教的理念背道而驰

C. 引导伽利略的实验科学

D. 推动着理性主义的传播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是启蒙运动时期富有代表性的口号之一。下列对该口号理解最贴切的是

A. 社会契约论

B. 自然权利说

C. 分权思想

D. 理性主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理学根本精神可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因理学成为古代社会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专制主义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对其正负面效应,应当具体地历史地加以分析。

——摘编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是怎样被“捧上独尊地位”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4)综上并结合所学说明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走向“精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