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诗经》最先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后来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最先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后来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推动《诗》在名称上改为《诗经》的重要原因是

A. 孔子整理编订

B. 西汉儒学兴起

C. 唐宋三教合流

D. 宋代理学推动

 

B 【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B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D都与史实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 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 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查看答案

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 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关注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关注人的价值

 

查看答案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