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表是学者从涉及内容角度对甲骨文字进行的分类统计部分:

人类、人身、人伦

动物、狩猎、畜牧

植物、农耕

战争、兵器

宗教

文化

娱乐

20%

17%

15%

8%

36%

14%

17%

据此可知,殷商时期

A宗教活动的重要性较低

B.文字使用已经较为广泛

C.血缘关系是记录的重点

D.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周易·序卦传》中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意为措置。”其表达的观点是

A家国同构、忠孝相通

B.礼法为纲、敬祖尊宗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汉时,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缴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法者,天子所予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最后依然按律轻罚。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法家思想盛行

B.民贵君轻思想影响较深

C.皇权受到官僚机构制约

D.法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唐宣宗大中年间,唐政府年收铜65万余斤;宋代至道末年为412万余斤,皇祐年间为510万斤,而在元封元年更猛增至1460万斤。造成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宋代

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B.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C.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

D.国家专营制度的促进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申报》创办于1872年,由英商美查创办。开办之初,即反复申明其与《京报》的区别:“新报是合朝野之新闻而祥载之,京报仅有朝廷之事,而闾里之事不与。”此后朝廷要员也曾在奏折中引用过《申报》文章。这说明《申报》

A是服务于外商意愿的经济类报纸

B.具有广开言路、沟通朝野的作用

C.是民办报纸,缺乏舆论监督作用

D.符合民众需求并且宣传民主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美八国,皆受到超贵宾级待遇,各国元首亲自接见,各国媒体争相报道。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外交近代化得到世界认可

B.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C.列强欲扩大在华经济利益

D.列强不希望日本独占中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18年阎锡山在山西用铜元收购银元,1930-1945年他又以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券、晋钞和新钞取代铜元。这反映出阎锡山试图

A维护金融稳定

B.抵制国民革命

C.掠夺人民财富

D.发展民族工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票券发行的原因是

A“大跃进”时期粮食供应紧张

B.“一五计划”期间实施粮食定量供应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顺利

D.土地改革完成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罗马法中的自然人有两种含义:一是生物学上的人;二是法律上的人指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主体。罗马法的法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前者以自然人的集合为成立的基础,如地方行政机关;后者以财产为其成立的基础,如慈善基金。根据材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奴隶不是自然人也不能成为法人

B.手工业行业属于社团法人

C.财团法人无须拥有一定数额的财产

D.罗马自由民是法律上的人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读下表,据此分析决定这一时期美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860-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增长

外来移民占%

农村进入人口占%

自然增长占%

54

36

10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C.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D.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18年,苏俄规定了8小时工作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到1920年,人们纷纷从贫民窟、地下室和阁楼迁入了设备齐全的套宅内;政府还开始着手医疗改革。这说明苏俄

A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B.经济体制开始趋于集中

C.初步开始共产主义探索

D.商品货币关系效果凸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30—1945年,世界电影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大量拍摄抒情影片的电影人转而拍记录片,且由起初的和平反战风格转向支持战争风格。造成此规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影消费市场发生变化

B.二战形势发生重要变化

C.战争加剧世界经济危机

D.国际盛行和平反战之风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分类方法。“经”是儒家经典,“史”指史籍,“子”是诸子百家和宗教著作,“集”则为文集。四部之关系,可以《春秋》一书予以说明:《春秋》虽为“经”,但孔子作《春秋》,实述旧史,故“史”与“经”通。而“经”“史”皆是文章,则“集”亦与“经”“史”相通。而出于孔子之手,为孔子一家言,则“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在中国实皆相通。

——摘编自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材料二

1861年,冯桂芬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学术分类方案,该方案包括“中学”和“西学”两大门类,“中学”又包括经学、史学、古学(文学)三科,“西学”包括“历算之学”(天文、历算等学科)和“格致之理”(光学、化学等学科)。在中西学术的配置上,他提出的原则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903年张之洞提出“八科分学”的方案,将学术分为八科:经学、政法、文学、医、格致、农、工、商,该方案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学术分科的基础。1913年,教育部公布了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这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分类“四部之学”在形式上完成了向近代分科性质的“七科之学”的转变。

——摘编自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学术分类演进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学术分类演进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书端州郡斋壁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谍。

秀千终成栋,精钢不作为。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化主义”意即“全盘西化”,是东方国家学习西方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偏向和弊病。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一部分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既不能不顾日本国情,生搬硬套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寡藩时代的思想和传统,陷入“国粹主义”泥沼;既要努力实现与国际潮流接轨的现代化,又不能被“欧化主义”所同化。由此可见,如何创造日本的现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面临三种选择“洋魂洋才”、“和魂和才”、“和魂洋才”。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日本面临的三条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最终选择的道路及其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粹主义Popolism,又译平民主义,是民主思想的而一个分支,主张普通民众的权益,相信普罗大众的智慧。民粹主义针对精英主义,认为掌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建立的制度和制定的政策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因此民粹主义者往往都是反精英和反建制的。民粹主义一般在实行普选制的民主国家会有较大发展。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只有通过选票才有可能改变他们反对的政府和政策。但也正因为如此,民粹主义往往会被一些有野心的政治家所利用,成为他们谋取个人利益的一种政治手段。这些政治家一般都有较强的个人魅力,总是讲老百姓爱听的话,并做出许多不切实际的承诺以求当选。普通民众总认为受到了统治精英的不公正对待,因此民粹主义的土壤永远是存在的。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较好且普通民众能够分享到发展成果的时候,民粹主义不太容易抬头。然而过去40多年来,全世界最主要的共同趋势是经济自由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尽管这一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但增长的成果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

——摘编自吴敬琏《比较·论国粹主义在全球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民粹主义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粹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1954年印度支那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待,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十四行诗以特有的技巧结构、漂亮的语言成为经典。他在作品里写道:“别把我的爱当作偶像崇拜,也别把我的爱人看成偶像,我的歌飘荡着忠贞的声音,只表达一种情绪。真善美就是我的全部,真善美万变不离其宗,这变化尽显我的创造,三位一体,魅力无穷无尽。”然而剧目审查上演制度实行后,在第六十六首十四行诗中他又写道:“这些都倦了,我召唤安息的死亡,譬如,见到天才注定了做乞丐,见到草包穿戴得富丽堂皇,见到纯洁的盟誓遭恶意破坏,见到荣誉被可耻地放错了位子,见到不义玷辱了至高的正义,见到瘸腿的权贵残害了壮士,见到文化被当局封住了嘴巴,见到愚蠢象博士控制着聪慧;见到单纯的真理被瞎称作呆俊,见到善被俘去给罪恶将军当侍卫,对过些都倦了,我要离开这人间,只是我死了,要使我的爱人孤单”。

——摘编自胡建新《浅谈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创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莎士比亚诗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莎士比亚诗歌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