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金版学案高一岳麓版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41)(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C.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秦汉时丞相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加强

B.专制君权不断加强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加强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材料三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待丞相方面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附益之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一现象发生在(  )

A.西汉末年             B.南北朝时期

C.唐朝后期            D.北宋中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

A.枢密院             B.中书省

C.三司                D.内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他大臣追求权力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明太祖惩治贪官的需要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服:……袍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B.君臣之间等级森严

C.纺织技术水平甚           D.中央集权由盛而衰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