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二我们可以看出丞相的主要作用在于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同时为皇帝出谋划策,与百官一起筹划政事,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2)我们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明朝政治制度是废除丞相一职,权分六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我们要善于根据材料内涵发展变化来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即皇帝专制不断强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查看答案

《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服:……袍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B.君臣之间等级森严

C.纺织技术水平甚           D.中央集权由盛而衰

 

查看答案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他大臣追求权力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明太祖惩治贪官的需要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