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初的政治特点。明初政府通过分权,“分理天下庶务”,使各机构相互制约,“朝廷总之”,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A、B、D三项的表述均错误。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时丞相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加强

B.专制君权不断加强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加强

 

查看答案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C.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

 

查看答案

《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

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