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北京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北宋设立枢密院      ④明朝设置内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②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④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珐琅彩       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③④⑤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汴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布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①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④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元朝疆域辽阔,被誉为“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B.与匈奴、鲜卑等民族贸易加强

C.黄岩岛为郭守敬天文观测点之一

D.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  

②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

③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

④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图这两部科学著作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②包含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③体现了注重实用的科技特征            ④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中枢机构的出现排序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反映出1718世纪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史实是

A.平服岭南、开建灵渠、设置三郡

B.加强与匈奴、鲜卑、南越的交往

C.设置转运使,铲除割据物质基础

D.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已经被彻底破坏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言论摘自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其中体现维新思想的是

①“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②“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

③“我国只知造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不知富强之本”

④“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          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①③           .②③

.②④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郑观应在《公法》中说:“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

A.平等交往       B.学习西方

C.依法治国        D.公平竞争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甲午战争——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1898,1900,这表明

A. 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 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 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 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①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③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⑤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和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现代政权。”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 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 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         D. 从《辛丑条约》到清末新政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

C.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内容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③民国时期的“发型”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0世纪初的剪辫子风潮首先从四川地区开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读下图,对地图中四个地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解释准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成立军政府           B. 颁布《临时约法》

C. 袁世凯就任总统       D. 成立中国同盟会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是倡导国内民族平等,五族共和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92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 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B. 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C. 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

D. 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古代罗马,丝绸之价竟贵比黄金。丝绸贸易已成为古代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即使是在罗马帝国极西端的英伦海岛,丝绸的流行也不亚于中国的洛阳。为了获取丝货等物,罗马每年的花费不下一亿赛斯太斯(罗马货币)。当中国丝绸源源西进的时候,西方的物品与信息,也传入中国。佛教通过这条商路传到中国。在大量吸收中国丝货的同时,罗马人的优质纺织品也运来中国,其棉、毛织物畅销中国。

——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承载东西方丝绸贸易商路的形成。结合材料一分析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影响。(6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二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自己寻找粮食)。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后嗣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卷8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统治者和唐太宗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不同的认识和政策,并说明其不同的后果。(8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三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5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四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满分5 manfen5.com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6分)

(请勿在此作答)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7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10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二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满分5 manfen5.com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8分)

(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三    而儒家以孝弟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贯彻始终而不可动摇。使宗法社会牵制军国社会,不克完全发达,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一九一五年七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9分)

背景

主张

评价

(请勿在此作答)

 

儒家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批判儒家思想。

(请勿在此作答)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