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蒙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hèng)诬 (miè) 击(chuí)  挑离间( bó )

B. 怀(miǎn)  徨(páng)  落(duò)  不知所( cuò )

C. (jué )   萦绕(yíng)  劣(zhuó) 分离析(bēng)

D. 枷锁 ( iā )  时 ( shà )  寒( jìn ) 怒不可( è )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告诫   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蠕动

B. 演绎  川流不息   接踵而至    懈怠

C. 浮躁   漫不经心   纷至沓来   推搡

D. 漫溢   轻歌慢舞   名副其实   目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连日来,暴雨袭击邕城,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细心排查安全隐患

C.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 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前方铁路立交桥竣工通车,明秀东路铁道口的交通比以前畅通了不少

B. 512日上午,广西区政府在南湖广场开展了“防震减灾日”的主题

C. 近日,四川省泸县桃子沟煤矿发生的瓦斯事故已造成大约22人左右罹难

D. 为了防止地震后无重大疫情发生,全体医务人员夜以继日都在灾区巡查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法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B.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C. 《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本文是他写的一篇游记散文,叙述了在勃朗峰的趣事逸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填入下列文段空缺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崭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___________。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______________。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_____________。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_______________。

发觉生命的深意。  ②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④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①③      D. ④②①③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综合性学习

家风 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展家风)下列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________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古诗词默写。

(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李白

(3)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4)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陆游

(5)_________________ ,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6)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陆游

(7)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

(9)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地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外貌、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的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表现劳动人民在宫市中的辛苦。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欺凌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其翼若天之云(悬挂)    B. 其远而无所至邪(尽头)

C. 野马也,尘埃也(野生的马)    D. 怪者也(记载)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①河东:黄河以东。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1.解释句中加点词“乃”的用法。

化为龙矣______________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

⑶家祭无忘告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3.每年都有无数的鲤鱼来跳龙门,而登上者“不过七十二”,而那些登上龙门的,也要经受火烧才变成龙。从鲤鱼变成龙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注意力喝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  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喝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你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 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幼年时光去哪儿和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快的原因,结果清晰,层次分明。

C.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 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黑白苏州

①许多年以来,古老与风雅便是我梦幻中的苏州。走进这座古城,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阅读,就发现苏州果然很老,枫桥、寒山寺、胥门……它们附丽的故事一个比一个古老;苏州果然很雅,小桥、流水、园林……其中散淡的韵致一处比一处风流。岁月深处,苏州是一片家园厚土;折身之间,苏州是一抹秀色青青。

②然而,最触动我心灵的,却并不是这些早已为人稔熟的文化元素,而是这座古城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成片成片黑瓦白墙的民居,一匾一匾黑底白字的招牌。那几天,我往返于与之相邻的几座城市,惊奇地发现,一出苏州境域,就没有了这种黑白鲜明的城市色彩。显然,“黑白”只属于苏州。

③黑白苏州!这就是我行走中体味到的苏州本色。不管岁月如何流转,世事如何变迁,苏州,撷取着城市历史与人文精粹,借助建筑和招牌,以“黑白”之文化创意,构筑出了风姿绰约的形象外观,令苏州的灵魂在黑白分明的时空中轻舞飞扬。纵然历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这种黑白风格的城市色彩也丝毫没有淡化,抑或变形。

④其实,苏州给人的最初印象本是柔美的———吴侬软语、垂堤杨柳、丝绸苏绣、茶肆评弹……这个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来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孕育了太多的文采风流。一代代美丽的苏州女儿家长成嫁人,小桥、流水旁的人家里,吴侬软语呢喃至今。一代代倜傥风雅的苏州才子吟风写月,一展情怀——陆机、张旭、范仲淹、唐伯虎、金圣叹……哪一个不是用字或画或文在浇灌、养育苏州的柔美。在每一个游人的眼里,苏州就是那柔柔的《茉莉花》民歌,就是那悠悠的寒山寺钟声……

⑤然而,苏州骨子里却是刚烈的。这种刚烈最鲜明地体现在苏州人身上。最好的事例是苏州开城祖伍子胥,他曾交待,自己死后要悬头城门,要眼睁睁看着复仇的越国军队踏入吴国。相传,在越国军队走近城门时,伍子胥那双未合上的双眼竟然喷出血光,令越军不得不绕行别的城门入城。后人赞曰: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金圣叹,也是一位刚烈志士。史载他奇才横溢,生性不羁。大明亡灭,普天之下,唯有金圣叹敢于发出呐喊,敢于放声痛哭,终以“大不敬罪”而被杀,是为著名的苏州“哭庙案”。明代,苏州织工大暴动更是威震朝野,“柔婉的苏州人这次是提着脑袋、踏着血泊冲击”京城的腐败统治,这次暴动的声响长久回荡在历史的天空。无疑,这些人物和事件,为苏州竖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苏州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

⑥在许多人心中,苏州的黑白仅仅是旧照片上的视觉色彩,仅仅是城市古老的简单诠释,他们全然不理会这座古城积淀深厚的文化内蕴,更不用心体验它于黑白色彩中坚守的文化骨骼有多沉重。然而,你往枫桥去,你会发现枫桥乃至苏州的所有拱桥,无不是用棱角分明的石块在构筑圆拱;你往拙政园去,你会发现拙政园乃至苏州所有园林中的点睛之物———太湖石,无不是形丑而质硬;你往绣房去,你会发现每一块锦绣图案,无不是钢针彩线在穿梭;你往剑池去,你会发现刚性的剑与柔情的水竟协和如斯——一池清水深藏宝剑三千……

⑦柔美与刚烈,就这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们不也正是对苏州黑白色彩的精神内涵的另一种呈现吗?

⑧黑白,难道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吗?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写作者走进梦幻中的苏州古城,观赏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它的古老与风雅,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B. 作者认为,苏州拥有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黑瓦白墙的民居,黑底白字的招牌,优美的苏州园林都是黑白文化的元素。

C. 文章第段写苏州拱桥的石块、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写绣房和剑池,目的是说明苏州文化真正的特点是刚硬。

D. 文中写了苏州与周边几座城市的不同,写了苏州的表象与内在精神,鲜明地突出了经久不变的“苏州本色”。

2.从全文看,题目“黑白苏州”有哪些含义?

3.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苏州怎样的城市精神?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作品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