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题文)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桥(zhàn)    暄嚷    而不舍(qì)    恃才放旷

B. 持(xiá)     伦理    面面相(qù)    迷留之际

C. 骗(kuāng)   嬉闹    吹毛求(zī)    维维连声

D. 素(gǎo)     扶掖    角分明(léng)  狂妄自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读来味同嚼蜡。

B. 美军多次挑衅中国改造岛礁的正当行为,令全体中国人恼羞成怒。

C. 拥有完美而丰富的人生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这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奋斗。

D.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B. 赣州,正以从容有序、昂扬向上、充满信心,迎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国家检查。

C. 除了厚厚的皮毛不一样,北极熊的体积也高于棕熊,两者的牙齿结构也不同。

D. 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来一个至少五岁以上的女儿管船只。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墨家在战国初期即有很大影响力,与扬朱学派并称显学。________

①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养作为治国方法。

②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来承认鬼神的存在。

③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

④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

⑤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A. ①③②⑤④    B. ②③⑤④①    C. ③⑤②①④    D. ⑤①③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修饰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B. 苦难的诗篇,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C. 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憨厚的熊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D.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调,完成后面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南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①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写作本词时,洛阳已沦落敌手(金国)。②新晴:指雨后初晴。③渔唱:渔人编的歌。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词上下片都以写回忆为主,描写了词人往昔在家乡与朋友一次宴饮的场景。

B. “长沟流月去无声”指的是月光随着流水悄悄不见了,体现了时间流逝之快。

C. 下片的“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两句,表达了词人经历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的伤感

D.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了。

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中的“往昔”和“三更”很好地呼应了词题“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B. “杏花”一句,既点明了宴饮的时节,又描绘了一幅恬静、清婉、绮丽的画面。

C. “闲登小阁看新晴”一句点题。“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回忆中的事与目前处境联系起来

D. 词抒情含蓄,情景交融,令人印象深刻。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浩,字德远,其先居建昌,迁临川。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后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之,浩争蛡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无以浩。”遂除大理卿。

(节选自《宋史·李浩传》)

【注释】①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②同年:指与秦熺、李浩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人。③除:任命官职。④司农少卿:官职名,主管农业。下文中的“大理卿”也是官职名,主管司法。“棘寺”是大理寺的别称。⑤董:掌管监理。⑥白发:告发,揭露。⑦就支稽见数: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⑧争蛡(yì):争论。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先/居建昌

B. 后/除司农少卿

C. 时/朝廷籴米八万

D. 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隐________    (2)会________    (3)易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或拉浩行,毅然不往。

(2)非但惠奸,且亏军食。

4.除了秦熺一事,选文还记述了哪件体现李浩“刚正”的事?为突出李浩的刚正不阿,文中除了对他的言行进行描写外,还采用了哪两种写作手法?

 

四、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2)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

(5)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7)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日常飞絮轻。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神枪手

陈振林

①他像跟铁钉一样钉在那儿,不,他就是一棵生长在那块小土坡上的树,静静地站立在那密林不起眼的角落。他其实更像是一只大大的青蛙,趴在小土坡上,一动不动。从半夜开始,他趴在这儿已经是第十一个小时了。

②十一个小时一动不动,对于他,一个优秀的狙击手、一个狙击手中的神枪手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在他的神枪手生涯里,他曾经在一个水库里待过二十二个小时,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在他执行的任务中,只要目标出现,他从来没有失过手,又快又好。战友们叫他“神枪手”,他只是笑。

③这一次,他的任务也简单。据最可靠消息,在这两天里,敌军的二号首长会从他面前山坡下的小路前往敌军总部,他的任务,就是当目标出现时立即射杀。

④十一个小时里,他喝了两次水,是用吸管在右肩的小水袋里慢慢饮用的。喝水,也是他这十一个小时里最快乐的享受了。他是绝不能暴露自己的,暴露自己,就意味着自己会随时牺牲。他从趴下之后的几分钟里,就完全熟悉了这里的环境。他的眼睛里看到,左边的山坡上有二十三棵树,第三棵树最粗,可能会派上用场。而右边只有八棵小树,再就是疯长的野草。七种野草中有两种是有毒的,不能让它的汁液沾在自己的皮肤上。地上的蚂蚁有些烦人,它们玩笑似地曾钻进自己的衣裤,极痒的感觉,难受,但只能忍着。有三只老鸦在右边第三棵树上歇息,时不时有着亲密的话语。

⑤天色这时已经大亮。这十多个小时里,他的右手食指总是紧紧地吻着扳机,随时准备射出那长着眼睛的子弹,在0.1秒以内射杀目标。风速不大,他仍然将枪调整成6点钟的方向,这样对子弹的射出更没有影响。

⑥太阳已经跳出了山。他看见了不远处的房屋,有炊烟袅袅升起。他看见下边小路上的小草,小草上有露水,晶莹剔透,像珍珠一般。小草间点缀着或红或白的小花儿。

⑦有声音,不大。一个小女孩,不过六七岁,蹦蹦跳跳地从五十米的远处走过,口中哼着儿歌,他不知道是什么名字的儿歌。后边,跟着的是她的奶奶,不停地唤着,应该是唤着让孙女慢些走。

⑧他的右手食指,紧紧地吻着扳机。

⑨他想起了两千公里外的女儿。他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女儿八岁了,身高肯定超过1.2米了。她肯定也会蹦蹦跳跳,肯定也会唱儿歌,肯定也会唱得很好。女儿会比他唱得好,比她的妈妈唱得好。她的妈妈,那个做着小学老师的妻子,现在应该正在教室里教着孩子们学习。还有,家中的老母亲,她的腿应该好起来了,不用拐杖就能走路了吧。

⑩他看到山坡前小路上的小花儿在随风摆动,有淡淡的花香传来。那个小女孩和奶奶走得远了,只看得见背影了。

⑪他将头轻轻地向前伸了伸,想再看一看,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和奶奶。

⑫他的身体,却轻轻地歪在了小山坡。有子弹,一颗长了眼睛的子弹,射入了他的右胳膊。他感觉,那长了眼睛的子弹,是从那有着淡淡花香的小花那儿飞过来的。

⑬他的右手食指,仍然紧紧地吻着扳机。

他是被战友及时从小山坡边救出来的。在营地里,医护人员为他取出了右胳膊上的子弹。他看着那子弹,眼睛狠狠地盯着它。医生让他休息三天,他当即就向首长请求,退出狙击手的行列。跟随了他十二年的那把狙击枪,他轻轻地放在了首长的桌子上。

⑭一个月之后,他申请退伍,回到了家乡。几年后,有战友坐了火车又坐汽车,远远地跑来看他,在饭桌上亲热地叫他“神枪手”,他居然动了拳头,打了多年的战友。饭没有吃成,闹了个不欢而散。

⑮有人也偷偷地叫他“神枪手”,但是,更多的人就狐疑:他是神枪手?他真会开枪吗?他总是不出声。静下来的时候,他就用左手手指,轻轻地抚摸着右手食指的指肚。那指肚上,全部是厚厚的茧子。然后,他会自个儿海喝一顿酒,一斤开外的高度老白干。

他最喜欢听女儿唱歌,喜欢送女儿上学。他已经十二岁的女儿一路上蹦蹦跳跳,像只快乐的小百灵。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补全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并说说本文的写作线索是是什么。

________→看见小女孩和她的奶奶→________→退伍回乡

写作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是一位真正的神枪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身上所体现的神枪手素质。

3.第⑥段的内容能否删掉?为什么?

4.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1)这十多个小时里,他的右手食指总是紧紧地吻着扳机,随时准备射出那长着眼睛的子弹,在0.1秒以内射杀目标。

(2)跟随了他十二年的那把狙击枪,他轻轻地方在了首长的桌子上。

5.你觉得“他”申请退伍仅仅是因为这次任务失败吗?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____________

化定兴

①笔者平常喜欢看一些批评类的文章,偶尔也会针砭时弊,说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一些朋友聊天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社会就是这个样子,适应便好了,老是义愤填膺,太不成熟。而且还会语重心长地发出告诫:批评有什么用?你能改变吗?

②朋友的这种质疑倒是容易理解。简单来说,有的人不反对批评,但是如果批评了,问题没有解决,自己也没通过批评获得收益,那么批评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如同你让一个人吃了特别苦的药,还对他的身体康复没有任何作用,人家肯定气不打一处来。所以,你不仅要准确指出“病情”,而且开的药方要符合病症。所谓良药苦口,前提就是要对症下药。不对症,再是良药也无济于事。同理,批评是可以的,但要有的放矢,要对解决问题起到一点启迪作用。

③学者邵建就曾质疑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他说:“一个世纪以来,国民性问题已经成为鲁迅神话之一,或者说它是鲁迅神话中最重要的内容。对它,我们给予了过多的认同和称赞,而称赞又无不集中到鲁迅的深刻上。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鲁迅的批判不可谓不力,然而,国民性问题终究解决了吗?抑或有所好转吗?……以一种经验主义的眼光,鲁迅的批判既然那样无与伦比,而他的努力乃至后人一个世纪的努力却劳而无功;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批判本身就有问题?奇怪的是,我们不仅没有过这样的质疑,反而把劳而无功当成了鲁迅‘深刻’的证据:瞧,鲁迅所揭露的问题并没有过时,今天我们依然需要鲁迅。”

④观其言外之意,那就是既然国民性问题没有解决甚至没有好转,那么说明鲁迅的批判是有问题的,至少开出的药方是不对的。邵建进一步说,鲁迅治病只用单一的方子,何况这又是一个偏方。鲁迅所揭示的毛病,是一种道德症候和精神痼疾,他要改变这样的道德精神状况,却又从精神自身入手。

⑤仔细分析,这里涉及批评中破与立的问题。比如有的人说,你就知道批判,只知道把一座座墙推倒,而不把新墙建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破不立,批评缺乏“建设性”。 所以,一旦一个批评者只破不立,或者虽然立了,但并没有显著效果,那么这个批评就会饱受指责,乃至被说成是纸上谈兵。而鲁迅的批判是既破又立。所以,我们每每读到他的文字,觉得入木三分,给人以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感觉,更能让人在混沌中豁然开朗。邵建的指责主要侧重于鲁迅开的药方,而不是鲁迅揭示的现象。邵建之所以对鲁迅的药方不以为然,是因为他认为鲁迅的改革国民性是从根本上改革国民的人性,而人性不可革,它是自然赋予的,革之则性不存。

⑥先不说邵建对鲁迅药方的质疑是否正确,他指责鲁迅的逻辑其实和不少人不欢迎批评是一样的。概括来说就是,你批评的东西如果没有因为批评而得到解决,那么这种批评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批评,大家往往有这样的心理:批评是个得罪人的事,既然批评了就要有效果,否则得不偿失,还不如安分守己、明哲保身、闷头发财。这种心理不自觉地助长了急功近利的焦躁心态,所谓“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进而对批评产生过高的期待,对批评者产生一种过度要求。

⑦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是复杂的,仅靠批评就想解决问题无疑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此否定批评的价值。就说鲁迅对国民性的批评,即使他主张的从精神自身入手是条死路,无益于解决问题,但他的批评依然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人性,也可以启发更多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⑧也就是说,批评更多时候在于揭露问题、表达意见、启迪智慧。至于解决问题,还需要集思广益及更多人的参与。连鲁迅先生自己都说:“我只在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碟,但也希望,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寻出合于他的用处的东西。”

(选自《杂文月刊》2017年第1期,有删改)

1.这是一篇驳论文,试概括作者所反驳的论点。

2.第②段中的“病”和“药方”分别指的是什么?这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3.关于鲁迅先生对于国民性的批判,学者邵建是持质疑和指责态度的,他质疑和指责的理由是什么?本文作者认为鲁迅的批判有什么价值?

4.第⑥段中,作者认为对于批评的不健康心理会导致哪些后果?

5.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①批评的作用    ②批评到底有没有用?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17年8月11日,一张四川九寨沟地震救援现场的照片红遍网络,刷爆朋友圈;乱石飞泻处,众人逃离时,一位武警战士却朝着避难的人群相反的方向冲向塌方地段救人。请你给这张照片写一段解说词,为这位战士的英勇行为点赞。(要求:1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人总是经历过,才会懂得。比如,经历了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经历挫折后,才懂得坚强;经历了成功后,才懂得幸福的滋味。

请以“经历后,才懂得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