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古代诗人常常借酒言事抒怀。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5)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是在白云的qiǎng bǎo中笑着长大的。____________

(2)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xī nào的可能。___________

(3)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__________

(4)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huò rán guàn tōng。____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教材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B. 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C.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手足无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D.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写好作文,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和积累写作材料。(将“留心”改为“用心”)

B. 只要一听到节奏强劲的音乐,他时常会随着节拍舞姿优美地跳动起来,原来他竟然是个深藏不露的舞迷。(将“时常”换为“就”)

C.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改“关键在”为“取决”)

D.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缩微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删去“将来”)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仿写句子。下面是《做人》小诗的第一节,请顺着诗意仿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

不一定艳丽娇艳

但必须芬芳四溢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贤者能勿__________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⑶是亦不可以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缺失的人不过是丧失他们的“本心”罢了。

B. 文中第 1 段所说的“有甚于生者”是指“不义”,“有甚于死者”是指“义”。

C. 本文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无论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这样论证全面而有力,说服力强。

D. 文章使用大量的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 欲语泪先流。

C.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便    进。

3.通读全文,分点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用下面的话解释明显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工作中观察和了解职业的复杂性是有趣快乐的。

B. 在工作中奋斗而获得成就感是有趣而快乐的。

C. 在行业竞争中获胜是有趣而快乐的。

D. 在工作中可以思考各行各业的问题是有趣而快乐的。

2.不能证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是因为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他们为之奋斗,乐在其中。

B.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中外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浩气长存,自强不息。

C. 运动员训练时不叫苦不叫累,因为他们身入其中,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D. 宇航员在进行失重适应训练时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伟大的使命感让他们坚持到底。

3.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填空,完成文段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摆出错误观点“__________”;接着列举了司空见惯的几件事例驳斥了错误观点,提出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的观点;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从而得出“___________”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领  路    游睿

天有些寒冷,女人站在街头不断跺着脚。远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正走过来。女人看见,那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婆,虽然上了年龄,但她的步子却显得有些匆忙,脸色十分凝重。

“妈,我的新手机呢?”女人回过头,看见儿子正小跑到自己跟前。女人笑了笑,顺便抚摩了一下儿子的头,然后拿出手机说:“你看,妈不是给你送来了吗?”

“怎么这么难看?”儿子接过手机,马上一脸的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是反复给你说了嘛,要新款的,这个款的早就淘汰了,你看看还有谁用啊?”

女人又笑了笑说:“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去给你买了,这就是最新的。”

“你撒谎!”儿子有些生气了,“你不知道多去几个地方看看啊?”

女人说:“好好好,是妈妈不对,你看,妈妈不是工作忙吗,所以才没时间去仔细逛。”

“你把我当什么了?找借口?”儿子突然提高音量说,“下午给我送只新的来,这只我帮你扔了。”说完,儿子一挥手,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女人依旧带着微笑,她看见儿子转身跑开了。接着女人马上沿着刚才儿子抛出的弧线去找刚才扔出去的手机,女人很快就看见,手机被一只布满老茧的捡了起来。这只手,就是刚才从远处走过来的那个老太婆的手。老太婆捡起手机,似乎没有看见女人,然后依旧迈着蹒跚而匆忙的脚步走了起来。

女人急了,连忙小跑到老太婆面前说:“大妈,那手机是我的。”

老太婆停住脚步望了女人一眼,说:“我知道是你的,被扔了,还要?”

女人说:“我怎么会不要呢,小孩子不懂事扔了,我可舍不得,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呢。您既然知道,就还给我吧。”

老太婆皱了一下布满皱纹的额头说:“你真想要回手机?”

女人说:“当然呀。”

“我可以还给你,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现在要去一个地方,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走,你就帮我带带路吧!”老太婆颤抖着扯出一张纸,认真看了看说,地址是药王路二十三号。

女人在这座城市待了多年,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她都历历在目。女人知道药王路并不远,女人依稀记得药王路二十三号好象是个什么单位的地址,但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女人却想不起。为了拿回手机,女人立即答应下来。

接着,女人走前面,老太婆走后面。女人回过头,看见老太婆蹒跚的样子,就忍不住停下。然后女人扶着老太婆,老太婆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您走这么急,有事?”女人问。

“嗯,有事。”老太婆依旧步子匆忙。走了几步之后,老太婆突然问:“你就一个儿子吧?”

女人点点头,奇怪地看了看老太婆说:“那小子正读高中呢,成绩老提不上去。”

老太婆说:“哦。

接着两人都不再说话。

走了一段之后,老太婆突然放慢了脚步,最后她静静地站住了脚,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女人看了看老太婆,顺着老太婆的目光,女人看到前方停放着一辆警车,车门打开着,一个年轻人被几名警察押了上去。年轻人蹭了几下,但被警察按了下来。警车的门最终关上了,然后启动,呼啸着走远。

尽管车已经走远,但老太婆依旧一动不动地看着。

“您怎么哭了?“半响之后,女人发现老太婆竟然泪流满面。

“看到了吧”,老太婆用低沉的声音说,“刚才警察带走的年轻人是我儿子,我就那么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从小我就惯着他宠着他。但是今天,他被判了刑,是死刑,我是来见他最后一面的。”

“啊!”女人脸上顿时出现惊讶的表情。

老太婆拿出手机,递给了女人说:“现在可以还给你了。”

“你不是要我带你去药王路二十三号吗?现在就还给了我?”

老太婆指着前方铁门上醒目的“监狱”两个字说:“我早知道,这里就是药王路二十三号,都来这里好多趟了。”

“是的,药王路二十三号就是监狱,可是您既然知道,还要我带路?”女人一脸不解。

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老太婆说完,转身,蹒跚着走远。

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

1.这篇文章一明一暗交织地写了两位母亲的故事,请你分别概括。

2.老太婆去药王路二十三号,竟然是为了见被判死刑的儿子一面,这一情节出乎读者意料,但又不显突兀,因为作者在前文中围绕“老太婆”这一人物先行作了适当伏笔。请找出两处相关语句。

3.结合语境,按提示欣赏句子。

①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理解句子的含义)

4.文章结尾写道:“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此时此刻,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用第一人称把她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八、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

(2)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  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采。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师就明月地上交手,真个好看。

1.文段选自《水浒》第八回。请根据提示和选文内容把回目补充完整。

回目:柴进门招天下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在人物描写上成就极高。其中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最为突出。请你结合第(1)段举一个例子简要分析。

3.第(2)段中柴进对林冲说出划曲线句子的这番话有何目的?从这里可看出柴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