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保定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能直立行走,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采集果实,猎取动物。是指哪一远古人类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居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一位游客在参观了某原始居民博物馆后写道:“他们把芥菜和粟的种子装在一个个地瓜形状的陶瓶里,陶瓶极像现代瓶口向下倒放的玻璃种子瓶。最让人吃惊的是,他们用兽骨制作的两只鱼钩,形状和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一样,勾尖有倒刺,可能比我们用的稍大些。”这位游客参观的应是

A. 河姆渡人博物馆

B. 北京人博物馆

C. 元谋人博物馆

D. 半坡人博物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这段材料论述的是(  )

A. 中央集权制的背景 B. 禅让制的影响

C. 分封制的作用 D. 分封制的目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成为“夏历”。这段材料表明

A. 禹在位时的社会情况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

B. 禅让制已经被世袭制取代了

C. 国家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了

D.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夏朝时产生了早期的国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它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由此判断材料中的“新皇帝”是

A. 禹的儿子启采取的世袭制

B. 周王为巩固统治采取的分封制

C. 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郡县制

D. 汉武帝为巩固统治而颁布的推恩令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边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A.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 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 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 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能够识别地图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观察下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A. 战役的名称是官渡之战

B. 交战双方是孙刘抗曹

C. 历史影响是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 交战时间是208年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历史知识中,“史实”和“结论”并不相同,学习历史就是要知道二者的区别。以下关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叙述中,属于结论的是

A.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

B.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C. 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

D. 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官逼民反,中国历史上因为剥削和压迫而引发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黄巾起义也在其中。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相同点的是

A. 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 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C. 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 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雕造佛像,如著名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从这一现象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外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

B. 当时佛教盛行

C. 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高超

D. 为丝绸之路添光增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7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殷墟》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青铜器”,图案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材料二: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主要是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1)依据材料一我们可以获得该时期哪些信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的发展历程。据材料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材料一、二中提到的文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价值。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国楚国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在城濮交战,四月初一,楚军进至城濮。初二,双方对阵。楚方:四万二千余人;晋方:三万两千五百人。楚军大败,旋即双方作罢,此战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材料三:(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3年.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兵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

(1)根据材料一思考这两幅地图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战争的目的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谈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战争。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那时候(西晋后期以来),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以上材料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了“北方的战乱”,请举例说明。(至少两例)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的影响。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最主要表现在哪一产业?

(3)据材料一、二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不许照抄原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