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7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殷墟》特种邮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7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殷墟》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青铜器”,图案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材料二: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主要是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1)依据材料一我们可以获得该时期哪些信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的发展历程。据材料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材料一、二中提到的文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价值。

 

 

(1)商朝国力强盛;商朝青铜冶炼技术发达;当时已有文字或已有金文(铭文) (2)刻绘符号到甲骨文到金文(顺序不可颠倒);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有助于我们了解商朝(或商周时期)的历史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图案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商朝国力强盛;商朝青铜冶炼技术发达;当时已有文字或已有金文(铭文)”,可以得出商朝国力强盛;商朝青铜冶炼技术发达;当时已有文字或已有金文(铭文)。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可知早期文字从刻绘符号到甲骨文到铭文或金文。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可知甲骨文在文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后母戊鼎、材料二反映的是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即甲骨文,可见材料一、二中提到的文物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商朝(或商周时期)的历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雕造佛像,如著名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从这一现象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外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

B. 当时佛教盛行

C. 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高超

D. 为丝绸之路添光增彩

 

查看答案

官逼民反,中国历史上因为剥削和压迫而引发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黄巾起义也在其中。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相同点的是

A. 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 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C. 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 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查看答案

历史知识中,“史实”和“结论”并不相同,学习历史就是要知道二者的区别。以下关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叙述中,属于结论的是

A.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

B.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C. 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

D. 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能够识别地图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观察下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A. 战役的名称是官渡之战

B. 交战双方是孙刘抗曹

C. 历史影响是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 交战时间是208年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 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 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 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