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晋

C. 隋朝

D. 元朝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开通大运河、三征辽东、巡游江都的皇帝是

A. 宋太祖

B. 隋文帝

C. 唐玄宗

D. 隋炀帝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文景之治

D. 光武中兴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到天竺求取佛经的唐朝高僧是,

A. 阿倍仲麻吕

B. 玄奘

C. 鉴真

D. 弘法大师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以下诗人被誉为“诗圣”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2世纪建立大金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 契丹

B. 党项

C. 蒙古

D. 女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 诗歌

B.

C. 杂剧

D. 小说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

A. 司马光

B. 司马迁

C. 朱熹

D. 徐光启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 灭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 康熙收复台湾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朝引进种植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A. 占城稻

B. 棉花

C.

D. 玉米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徐霞客游记》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率先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是’

A. 张角

B. 黄巢

C. 朱元璋

D. 李自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清朝在新疆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 西域都护

B. 北庭都护府

C. 伊犁将军

D. 北庭都元帅府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段文字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A. 筒车

B. 曲辕犁

C. 耧车

D. 秧马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了

A. 中外文化交流

B. 民族交往与交融

C. 南方经济发展

D. 边疆地区的开发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A. 五代十国的更迭

B. 安史之乱的影响

C. 君主暴政的危害

D. 黄巢起义的破坏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 唐: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B. 宋: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

C. 明:帝国的专制统治

D.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评论的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小叨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州之战,‘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 和平鼎盛的统一王朝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开放的社会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为北宋纸币铜版拓片,纸币的出现说明了

A. 商贸的繁荣

B. 货币的起源

C. 币制的统一

D. 商帮的形成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宋朝任用大量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并规定军人不得干涉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事务。这一做法

A. 忽视了军队建设’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抑制了武将势力

D.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小莉随父母参观故宫和八达岭长城,她出了四道“是真是假”考题,答案为“真”的是

A. 八达岭长城属于明长城,是为了防御蒙古南侵而修建的

B. 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在长城修筑史上规模最大,

C. 故宫始建于元朝,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建筑群

D. 故宫又叫皇城,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建筑群左右对称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书友在旧书摊见到一本失去封面的文学作品,第一章写道“杜丽娘梦写丹青记,陈教授说下梨花枪。柳秀才偷载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状元郎。”该文学作品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牡丹亭》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所装载货物的重量有严格限制,船上所有人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该政策

A. 扭转了财政危机

B. 禁绝了海外贸易

C. 导致了国家闭塞

D. 抵御了外来侵略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下表为清朝耕地面积的统计数据,其变化的原因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三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①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③人民的辛勤劳作

④人口数量的减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下图所示文物可以作为证据证明

A. 元朝对新疆的管辖

B. 明朝对蒙古的统治

C. 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D. 清朝对台湾的治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无法割裂开的,因为结果孕育在原因之中。”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A

戚继光抗击倭寇

巩固西北边疆

B

蒙古族建立元朝

京剧产生

C

雅克萨之战胜利

土尔扈特部回归

D

唐中期以来节度使权势加大

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

B. 李时珍搜集和整理800多种医药书籍,编写出《本草纲目》

C.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D. 清朝文字狱的推行,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题文)科举制

材料一在未来的三天两夜里,这些连成片的JJ屋就是考生的居所(见下图),他们要在这里按考官公布的题目写下

“八股丈99——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丈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郊……

——顾炎武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哪一朝代?“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哪些书籍?

(2)材料一中选官制度的取士标准是什么?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据材料二,说明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客观评价科举制?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

材料二

 

航海活动

时间(年)

次数

人数(人)

船数

船只大小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

7

27800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1504

4

1000-1500

17艘

旗舰长24.5米,宽6.米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处应填写________,最远到达_______沿岸(B处)和_______东海岸(C处)。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其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历史的对比

(疆域篇)

材料一

(1)从图1到图2出现了哪些变化?元朝时,西藏和台湾地区分别属于哪一机构管辖?

(政治篇).

材料二汉代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别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赵翼《檐曝杂记》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枢机构?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经济篇)

材料四蕃人(外族人或异国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

材料五大抵杭城(临安)足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梦梁录》

(3)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据材料五概括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