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的对比 (疆域篇) 材料一 (1)从图1到图2出现了哪些变化?元朝时,西藏和...

历史的对比

(疆域篇)

材料一

(1)从图1到图2出现了哪些变化?元朝时,西藏和台湾地区分别属于哪一机构管辖?

(政治篇).

材料二汉代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别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赵翼《檐曝杂记》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枢机构?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经济篇)

材料四蕃人(外族人或异国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

材料五大抵杭城(临安)足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梦梁录》

(3)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据材料五概括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 (1)从分裂(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疆域扩大;行省建立。 西藏:宣政院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任答1点,给台湾:澎湖巡检司。 (2)三省六部制。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3)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商品品种繁多;商铺众多:街道和宅巷到处可以开设店铺(打破坊市界限) 特别说明:考生所答的历史专用名词、历史人名、历史地名、‘朝代名称等,如出现错别字,皆以错误判定,不予给分。 【解析】 (1)依据图1有南宋、西夏、金、辽等政权,国家分裂,政权并立;图2这些地区都属于元朝的疆域,反映了我国实现了政权的统一;两幅图对比,元朝的疆域扩大了;元朝时,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即今台湾地区的管理。 (2)依据材料二“汉代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别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结合课本所学,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把相权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之下设立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由材料三“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其意是只能传播、转述别人的原话,而一点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要说的话掺杂在里面。说明军机处没有独立的权力,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由此材料二皇帝下设宰相,宰相之下设三省六部制,权力分散;到材料三军机处设立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说明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3)依据材料四“蕃人(外族人或异国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说明外国人学习唐朝开始耕犁,种禾黍;“洛阳家家学胡乐”说明唐朝的洛阳学习少数民族的音乐。由此得出: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依据材料五“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反映了宋朝商品品种繁多;“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反映了商铺众多:街道和宅巷到处可以开设店铺(打破坊市界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

材料二

 

航海活动

时间(年)

次数

人数(人)

船数

船只大小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

7

27800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1504

4

1000-1500

17艘

旗舰长24.5米,宽6.米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处应填写________,最远到达_______沿岸(B处)和_______东海岸(C处)。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题文)科举制

材料一在未来的三天两夜里,这些连成片的JJ屋就是考生的居所(见下图),他们要在这里按考官公布的题目写下

“八股丈99——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丈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郊……

——顾炎武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哪一朝代?“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哪些书籍?

(2)材料一中选官制度的取士标准是什么?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据材料二,说明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客观评价科举制?

 

查看答案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

B. 李时珍搜集和整理800多种医药书籍,编写出《本草纲目》

C.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D. 清朝文字狱的推行,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查看答案

“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无法割裂开的,因为结果孕育在原因之中。”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A

戚继光抗击倭寇

巩固西北边疆

B

蒙古族建立元朝

京剧产生

C

雅克萨之战胜利

土尔扈特部回归

D

唐中期以来节度使权势加大

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下图所示文物可以作为证据证明

A. 元朝对新疆的管辖

B. 明朝对蒙古的统治

C. 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D. 清朝对台湾的治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