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某县在乡镇“群众考干部”工作中规定,对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考评,由村民代表做考官,考评内容包括农村工作的亲历感悟、农村政策的解读、农村实情的掌握情况等,考评成绩直接影响干部的奖惩。“群众考干部”的做法 ①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 ②推进了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 ③是村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 ④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有人说,政府在公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以用两种灯来形容,一种是路灯,另一种是红绿灯。这个比喻说明政府扮演的角色是( ) A. 决策者和执行者 B. 运动员和裁判员 C. 服务者和管理者 D. 管理者和监督者
|
|
根据下表的统计数据,你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①选举方式是间接选举 ②我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 ③选举方式是差额选举 ④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和审议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近期,全国20省陆续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我国本轮高考改革要实现教育由“教书盲人”到“育人教书”的转变,学生从“学业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转变,这些转变势必要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 江苏高考改革启动时间为2018年,总体框架实施“3+3”模式,选考科目从“6选2”调整为“6选3”、高中文理不分科……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江苏将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拓展为: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水平与课程修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与艺术特长、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六个部分,以更有针对性、引领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从文化的作用角度,说明学生具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2)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3)作为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素养”适应新高考,请谈谈具体看法。
|
|
2016年2月2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6月23日将为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此前经过“马拉松式”谈判,欧盟与英国达成协议,给予英国“特殊地位”。这个协议被称为是“卡梅伦的胜利”。 对于英国举行“脱欧”公投,中国外交部表态说,“中方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我们愿意看到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运用所学《国家和国际组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英国是否脱欧取决于首相卡梅伦。结合英国政体谈谈你的看法。 (2)请从中欧关系的角度,分析我国外交部所表达的立场。
|
|
“我是谁,为了谁?”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的回答是:我是兵,为了兵;我是艺术工作者,必须为艺术而献身。为追求兵味战味,他深入边疆哨所体验生活;为了创作歌剧《江姐》,他曾多日住进阴森、恐怖的渣滓洞,感悟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怀……他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湿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阐述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2)当代文艺工作者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
|
材料一: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博物馆主题宣传活动。内容主要有:博物馆在唤起民众对其自身价值观起源的意识、推动其对用边环境遗产的保护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围绕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推出一批反映红军长征等重大题材的主题展览;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功能方面的成果,等等。 材料二:在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海报设计中,国际博协强调文化景观的多元性。海报设计所突出的不同花色拼接,是人们日常生活和遗产的部分形态,也是文化景观的组成方式。该海报传达了多元融合的理念,展现了源于自然与文化结合的丰富文化景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各地的主题宣传活动体现了博物馆的哪些功能? (2)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国际博协的海报设计理念。
|
|
(本题2分)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这句话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是,树立荣辱观 ①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 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③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 ④有助于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