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据此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 A.立法权 B.决定权 C.审议权 D.表决权 2.新环境保护法历经四次审议,期间两次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和建议,最终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体现了 A.依法治国原则 B.依法行政要求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政务公开制度
|
|
今天的中国更加自信地运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踏步地“开展反腐”。在国内采取高压态势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境追赃追逃的力度,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这说明在我国 ①阶级斗争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彰显公平正义的法治工程得到不断推进 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2015年4月17日,贵州省政府网站普查暨省电子政务网应用业务培训视频会召开。贵州省从即日起全面启动第一次政府网站普查工作。此次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将切实消除政府网站的“僵尸”“睡眠”等现象,从而提高政府网站信息发布、互动交流、便民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维护政府公信力。建好管好政府网站 ①有利于培育、扩大、筑牢政府施政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②是因为政府借助网络可以集中民智民力,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③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服务、提升治理能力的首要前提 ④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形成集中民意、汇聚民智的强大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告诫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做到 ①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②依法执政 ③正确行使立法权 ④依法行使手中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
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国家管理者、人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方式、参与方式、互动式管理。这一字之变 ①从法理上确立了我国人民国家主人翁的社会地位 ②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 ③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④有利于弱化政府管理职能以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政府用于“三公”经费的支出属于公共财政支出。政府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 ①是政府决策利民的重要表现 ②是政府创新民主管理的新途径 ③体现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 ④有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询问权,紧密结合国家年度工作的重大方向和重点内容,多次进行专题询问。张德江委员长要求人大代表在开展专题询问时要“真问”“敢问”“会问”,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要求人大代表要 ①敢于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牵制作用 ②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进行监督 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职意识 ④行使决策权,努力提高问责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问政”悄然兴起,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政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了解民情、汇集民智,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材料表明 ①网络拓宽了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网络问政”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③公民上网应该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④作为大众传媒的互联网,能够汇集各地的信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
|
某小区的两栋楼之间新开了一家烧烤店,刺耳的噪声和刺鼻的碳焦味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对此,居民可以 ①向环保部门投诉 ②责令该店停业整顿 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④加强执法力度,制止扰民现象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2015年3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决定取消和下放90项行政审批项目。这一决定意味着政府将 A.强化服务意识,淡化市场管理 B.减少行政干预,激发社会活力 C.推进政企分开,提高行政效率 D.弱化管理功能,降低行政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