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秘家人团聚,这说明 A. 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
|
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指出,我们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使文艺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这一要求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作为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重要的欢迎活动,一台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2016年9月4日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引起巨大反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
2016年1月,中英文化交流年伦敦闭幕艺术庆典为2015年两国文化交流画上圆满句号。庆典上,两把巨型茶壶壶嘴相连,代表中英文化交流之桥,寓意中英文化交流互融。材料表明( ) ①中英文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共性 ②要讲好中国故事,认同外来文化 ③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④文化互相交流使不同民族文化趋同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
|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迅速升温,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国学院延伸至中小学。重视国学有利于 ①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②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发挥传统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
“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新媒体的发展( ) ①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②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 ④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神州新春,全球同乐。目前,春节文化不仅在华人圈内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加入其中,各国政要甚至争相给全球华人拜年。春节文化超越国界的影响力主要源于 ①春节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 ③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④中外文化差异让外国人对春节充满好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他说道,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的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