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机制改革创新迈出了新的步伐,实现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新改革合力。对“文化机制改革创新”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文化机制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机制改革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机制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文化机制改革创新的目的是繁荣文化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
|
《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去年暑假以来,收看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儿乎成了很多家庭的“必修课”,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汉字书写高潮。不同于总是喜欢引进国外版本的众多歌唱选秀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完全是原创节目。总导演关正文表示自己筹备了整整6年,设计完成于4年前。上述材料表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杜甫提倡文学创作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诗风一味讲究词藻华丽的后尘,这说明把握文化发展要注意( ) ①文化的独立性 ②文化的传承性 ③文化的创新性 ④文化的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表示,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不是奖项。要能让它站稳脚跟,要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描写人的生活。对莫言的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 文学创作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B. 只有踏实勤恳才能写出好作品 C. 中国独特的文化是其创作源泉 D. 人的丰富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动力
|
|
国产优秀电视剧《火蓝刀锋》《民兵葛二蛋》《与狼共舞》等创作都取材于历史和现实生活,贴近群众、反映时代、弘扬主旋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这说明( ) ①直面生活就能创造出优秀文艺作品 ②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检验文艺创作的根本标准 ③不断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 ④我国文艺创作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
中国艺术家将中国昆曲表演和西方传统无伴奏合唱嫁接,创作了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这种新的音乐语言使中西不同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令人震惊的强烈对比和美感。这表明( ) ①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②艺术混搭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③创新是文化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艺术创作必须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一部由真人故事改编、以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为背景的影片《肤色》在英国上映,受到各方好评。该片导演介绍说,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可能从影片讲述的故事中找到或多或少内心的共鸣。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艺术创作的动力 ②大众传媒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下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 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