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一词几乎成为了中国人“劣根性”的集中写照和直白调侃,“中国式剩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到此一游”……让人情何以堪!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 ) ①在传播、继承、创新中国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荣辱 ③面向世界,西化传统文化 ④不抛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古代有位画家对摹仿他的人说:“纵横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从文化角度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A.学习文化要区别不同对象 B.要重视文化对社会实践发展的推动作用 C.继承就能实现创新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才有生命力
|
|
教育部在北京、江苏、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今后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江苏省已确定了8个市作为试点。这说明 ( ) A. 继承传统文化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 B. 传统文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C. 弘扬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D.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
|
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价值观混乱现象有相当好的矫正作用。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 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②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③钳制着我们的交往和思维方式 ④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法律的形式加强对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文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之所以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 ①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③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
|
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泰国人送母亲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在母亲节这一天,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 ①不同文化之间没有共同性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
|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 这表明( )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
|
国学大师汤一介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复归本源或根本)开新”中重振辉煌。下列对“反本开新”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只有先“反本”才能后“开新” ③“反本”是否定过去,“开新”是创造未来 ④“反本”是“开新”的基础,“开新”是“反本”的要求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
|
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大批“微电影”正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走入公众视野。“微电影”大潜能意味着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④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