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①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②奶奶带我走出那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号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③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④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⑤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他用。

⑥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⑦18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⑧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前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⑨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1994年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胡同中的诵经声和钟声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

B.第⑦段中的“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这句话,表现出身残之后的作者对于人生的怀疑和对命运的困惑。

C.作者以“故乡的胡同”为题,选取了与胡同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生活场景,来表达他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胡同的抱怨之意。

D.本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末收结于两个疑问句,似乎是在表示:已届“知命”之年的作者已经洞察了命运和人生的真谛。

2.从全文看,作者在第⑧段中提到的“珍贵的以往”主要包括六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请选择其中四个生活场景作概括,每个场景不超过15个字。

3.阅读第⑨段,请联系作者的人生,说说作者认为“命运的构造”与“密如罗网的胡同”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文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

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C.“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D.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

D.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B.“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D.“水”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一梁实秋

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伊壁鸠鲁

细细品味,这两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请写一篇文章,可谈经验体会,也可说思考感悟。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句)

(1)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2)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_______,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高山仰止》)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1.“割鸡焉用牛刀”,课本解读为“喻子游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你认为这句话还可以怎样理解?

2.“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中的“道”“君子”与“小人”,分别指“礼乐之道”“有地位的人”与“卑贱的人”,请从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评价孔子的这种“教化观”。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残春

赵长卿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

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1.“何处烟村啼杜宇”句中的“杜宇”名_________,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君山墓铭

[宋]欧阳修

予友蔡君谟之弟曰君山,为开封府太康主簿,时予与君谟皆为馆阁校勘,居京师,君山数往来其兄家,兄其以县事决于其府。府尹吴遵路素刚,好以严下吏,君山年少位卑,能不慑屈,而得尽其事之详,吴公独喜,以君山为能。予始知君山敏于为吏,而未知其他也。

明年,君谟南归拜其亲,夏,京师大役,君山疾卒于县。其妻程氏,一男二女皆幼,县之人哀其贫,以钱二百千为其赙。程氏泣曰:“吾家素以廉为吏,不可以此污吾夫!”拒而不受。于是又知君山能以患爱其县人,而以廉化其妻妾也!

君山闲尝语予曰:“天子以六科策天下,而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吾独不然,乃昼夜自苦为学!”及其亡也,君谟发其遺槁,得十数万言,皆当世之务。其后逾年,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于是又知君山为天下之奇才也!

君山景祐中举进士,初为长溪县尉,县媪二子渔于海而亡,媪指某氏为仇,告县捕贼。县吏之,皆曰:“海有风波,岂知其不水死乎?且果为仇所杀,若尸不得,则于法不可理。”君山独曰:“媪色有冤,吾不可不为理!”乃阴察仇家,得其迹,与媪约曰:“吾与汝宿海上,其十日不得尸,则为媪受捕贼之责。”凡宿七日,海水潮,二尸浮而至,验之,皆杀也,捕仇家伏法。

民有夫妇偕出,而盗杀其守舍子者,君山亟召里民毕会环坐,而熟视之,指一人曰:“此杀人者也!”讯之,果伏,众莫知其以何术得也。长溪人至今喜道君山事,如此。曰:“前史所载能吏,号如神明,不过此也。”

自天子与大臣条天下事而屡下举吏之法尤欲官无大小必得其才方求天下能吏而君山死矣此可为痛惜者也!

君山讳高,享年二十有八,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今年君谟又归迎其亲,自太康取其柩以归,将于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谓余曰:“吾兄弟始去其亲,而来京师,欲以仕宦为亲荣,今幸还家,吾弟独以柩归,甚矣!老者之爱其子也,何以塞吾亲之悲?子能为我君山乎?”

乃为之铭曰:“呜呼!吾闻仁义行于天下也,可使父不哭子,老不哭幼。嗟夫君山,不得其寿,父母七十,扶行送柩,退之有言:死孰为夭!子墓予铭,其传不朽,庶几以此,慰其父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以严下吏                  惮:使……忌惮

B.县吏之                      难:感到为难

C.如此                        多:许多

D.子能为我君山乎              铭:铭记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山疾卒于县                醉则更相枕

B.谓余曰                      彼奚适也

C.捕仇家伏法                  设九宾礼于庭

D.吾闻仁义行于天下也          凌万顷茫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山向来为官清廉,推行惠政爱护百姓。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拒绝接受县里人筹集的给他家办丧葬用的二百千钱。

B.对当时大多学者把记问典故和诗赋应对当作本事的观念君山独不以为然,他不分昼夜刻苦学习实务的知识,并留下相关文稿。

C.作者借用韩愈先生的话来表明一个人若才行高于当世,即使年纪轻轻而亡也不能说是短命,像君山这样是死而不朽的。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叙述君山的生平经历中表达了对他才干和品德的赞赏,但遗憾天子没有访求他这样的能吏。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自 天 子 与 大 臣 条 天 下 事 而 屡 下 举 吏 之 法 尤 欲 官 无 小 必得 其 才 方 求 天 下 能 吏 而 君 山 死 矣 此 可 为 痛 惜 者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

②海有风波,岂知其不水死乎?且果为仇所杀,若尸不得,则于法不可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芳的灯

王安忆

走在那条湿淋淋的小街上,家家门户紧闭。雨滴敲在水泥路面上,滴滴答答,空寂的街上溅起回声。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半启着门,老人在门前择菜,小孩在门前嬉闹。

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我走过这里,无心地回头,望见一扇大敞的门里,似乎已经是午饭以后很久了,可是桌上依然杯盘狼藉。一条壮汉横在竹榻,睡得烂熟,苍蝇停在他的脸上,十分安然的样子。一个老妇人,像是壮汉的母亲,背着门在踩一架沉重的缝纫机,粗钝的机器声盖住了汉子的鼾声。满屋都是叫不出名目的破烂东西,我甚至嗅到了一股腐臭味,于是便扭回头,走了过去。

后来,我开始一日三回地在这条街上往来,因为我搬进新居,上班需从这里走过。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这街上多了一个小小的水果摊。摆在临街的一扇窗下。摊边坐着一个女孩,留着日本娃娃式的头发,浓浓的刘海儿罩着活泼泼的眼睛,面容十分清秀,只是略显苍白,可是,唇却有天然的红润。她穿的也是红颜色的衣服,一朵红云似的停在黄的梨、青的苹果、黑色的荸荠旁边,静静地看一本连环画或是织一件不仅限于红色的毛衣。如有人走过,她便抬起半掩在乌黑的额发后面的眼睛,如那人迟疑了脚步,她就站起来,静静地却殷殷地期待着。很少有人会辜负这期待。

有一次,她见我过小迎上来:“今日的哈密瓜好得很,昨晚才从十六铺码头进来的,虽然贵了一些,可是划得来的。”

我没买哈密瓜,而是挑了几只苹果。我看见她举秤的手是一双极大的手,关节突出,掌心有些干枯。她的脸却是极其年轻的,脸颊十分柔滑、白晳,眼睛明澈极了。她称好苹果,用一个极小的电子计算器算账,粗大的手指点着米粒大小的键钮。数字显现了,她爽快地免了零头,帮我装进书包。

天黑以后,这里的生意便忙了许多,除了女孩,还有个男人在帮忙,听他叫她阿芳。我猜想这个男人是她丈夫,可又觉得她委实太年轻,远不该有丈夫。有一日,我忽然觉得阿芳有些异样,来回走了几趟,观察了几遍,才发现她的腰身粗壮了,显然有了身孕。我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很惋惜似的,又很感动。再看他们这一对,也觉得颇为美好。他结实健壮,而她清秀苗条,叫人羨慕。他干活不如阿芳利索,态度也欠机灵,可是,对人的殷切却是一样的。

有一日,我问她:“水果是谁弄来的呢?不会是你自己吧。”

她说:“是我男人。他下班以后,或者上班以前,去十六铺。”

“那么执照是你的了?”我问。

是的,我是待业的嘛!”她回答,脸上的孕斑似乎红了一下,我便没有再多问。

有了阿芳和她的水果摊,这条街上似乎有了更多的生机,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

后来,水果摊收起了,大约是阿芳分娩了。这条街便格外地寂寞与冷清了。阿芳的门关起来了。关起来的门,如同汇入大海的水滴,退进那一长排、面目如一的门里。我竟再也不记得哪一扇才是阿芳的门。偌大的世界中,一个小小的阿芳,又算得上什么?几个来回以后,我便也淡忘了。

一天傍晩,我忽然看见了阿芳。她依然是罩到眼睛的刘海儿,眸子明亮,皮肤白晳,穿了一件红花的罩衫,安然地守着一个色彩缤纷的水果摊。她怀里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有着和她一样鲜艳的嘴唇,看上去是那样惹人喜爱。她似乎并没认岀我,用一般的热切的声音招呼:“买点儿什么吧。”

我挑了一串香蕉,她将孩子放进门前的童车里,给我称秤。我看见她的无名指上,多了一枚粗大的赤金的戒指,发出沉甸甸的微弱的光芒。

从此,这里又有水果摊了,又有了阿芳、阿芳的男人,还有阿芳的孩子。阿芳也渐渐地认识了我,或是说记起了我,过往都要招呼,要我买些什么,或问我昨日的瓜果甜不甜。我还可以自由地在那里赊账,虽然我从来不赊。

毛头渐渐地大了起来,阿芳也渐渐地圆润起来,却依然容貌俏丽,只是脖子上又多了一条粗重的金项鲢,腕上也有了一只小巧的手镯。夜晚,她男人将电灯接出门外,阿芳织毛衣,阿芳的男人看书,毛头在学步车里学步。摊上的水果四季变化,时常会有些稀奇而昂贵的水果,皇后般地躺在众多平凡的果子中间。

这一幅朴素而和谐的图画,常常使我感动,从而体验到一种扎实的人生力量与丰富的人生理想。

一天夜间,下着大雨。忽听有人招呼我,原来是阿芳的男人,正站在门口。他说,今日有极好极好的香瓜,不甜不要钱,或者买回吃了再付钱。我朝他笑一笑,便收了伞进去。毛头睡着了,盖着一条粉红色的毛毯,伸出头,口里还含着手指头。阿芳在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越剧大奖赛的实况,那是一台二十英寸的彩电。屋里有冰箱、双缸洗衣机、吊扇、录音机等等。我从筐里挑好香瓜,付完钱,阿芳的男人又邀我坐一坐,避过这阵大雨。

我站着与他说话。我问他:“就你们自己住这里吗?”

他说是的,姆妈在去年去世了。

“水果赚头还好?”我问道。

“没有一定的,”他说,“像去年夏天的西瓜,太多了,天又凉快,价钱一下子压了下来,蚀了有几百呢!国营商店蚀得更多了。”他笑了一下。他虽长得粗壮,眉眼间却还有一丝文气,像读过书的样子,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只不过是车工罢了,插队回来,顶替姆妈的。

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从这里经过,有一扇门里的邋遢而颓败的景象。那里有一个儿子,也有一个母亲。或许就是这里,就是这里,一定是这里。我激动起来。阿芳随着电视里的比赛选手在唱“宝玉哭灵”,她是那么投入,以至竟然没有在乎我这个陌生人的闯入。我看着她,心里想着,难道是她拯救了那个颓败的家,照耀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黯淡的生计,并且延续了母与子的宿命与光荣?

可我不知道这里究竟是不是那里。这里所有的门,都是那样的相像。我极想证实,又不敢证实。我怕我的推测会落空,就像怕自己的梦想会破灭。我很愿意这就是那个家,我一心希望事情就是这样。于是,我决定立刻就走。雨比刚才更大、更猛,阿芳的男人极力地挽留我,连阿芳都回过头来说道:“坐一会儿好了。”

可我依然走了。我逃跑似的跑出阿芳的家,阿芳的灯从门里幽幽地照了我好一程路。我没有再回头。我怕我忍不住会发问、去证实,这是那么多余而愚蠢。我不愿这个美丽的故事落空,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与我同在。

(有删改)

1.小说中为什么多次写到阿芳的金首饰?

2.简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3.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我不愿这个美丽的故事落空,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与我同在”的作用。

4.王安忆是一位善于发现女性之美的作家,请结合全文分析,阿芳上有着怎样的女性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遗传背景单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多年但无法达成的目标,而非人灵长类动物首选对象肯定是猴子。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囯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2019年1月,孙强团队与同属于中科院神经所的张洪钩团队合作,再获佳绩:在张洪钧团队利用 CRISPR/Gas9技术成功构建世界首批核心节律基因BMAL1猕猴模型的基础上,孙强团队通过一只症状最明显的公猴的体细胞克隆岀五只小猴。这项进展说明中囯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

(摘编自《体细胞克隆猴:开启新药硏发“灵长类”时代》《科技日报》2019年3月5日)

材料二:

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大西洋月刊》写到,中国科学家不仅仅是采用,更是改良了当年克隆绵羊的技术。美国克隆专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在接受《自然》杂志访问时表示,应该恭喜中国科学家,“我明白其中的难度有多大”——他在本世纪前10年尝试克隆时,使用了1.5万个猴子卵子,虽然已做到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系,但是怀孕的灵长类动物最终未能诞下活胎。

英国达林·格里芬教授说:“已知的、统一遗传背景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无疑可以对人类疾病,尤其是遗传疾病的研究、理解和最终治疗,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路透社的报道则认为,基因型相同的动物模型对于生命医学研究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排除复杂基因背景对实验的干扰,并为一大批新药研究提供有效的测试模型。

(摘编自《<细胞〉期刊报道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参考消息》2019年3月5日)

材料三:

对于公众高度关注的伦理问题,团队成员明确表示,中科院做这项工作是为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基本问题。我们严格遵守了国际各项相关协议和规则。相反,这项工作还可能使一些伦理争议得到化解。

目前,全世界每年对猕猴的使用量高达10万只,主要用于药物筛选实验。利用体细胞克隆猴技术,人们就能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群,团队成员还表示:“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让人们在一年内就能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大大减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只要使用很少数量的克隆猴,就能够完成很有效的筛选。”

(摘编自吴月辉《世界首例!这几只克隆猴可不简单》《人民日报》2019年1月24日)

材料四:

2月27日,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已成功举办14届,是观察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能否入选,原创性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从近些年入选的项目来看,近年来,我国以“墨子号”“悟空号”和FAST望远镜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取得重要成果。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刘敏表示,近些年来,围绕特色科学资源,我国已在一些特色科学领域具有引领优势,如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人类起源、青藏高原演化等。2018年,我国科学家“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摘编自刘垠《克隆猴入围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日报》2019年2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克隆猿”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意味着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目标达成,也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B.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不仅改良了克隆绵羊的技术,而且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C.克隆猴技术难度大,美国克隆专家米塔利波夫在恭喜中国科学家之余,也感慨自己十年前的实验最终因灵长类动物未能诞下活胎而宣告失败。

D.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还能使一些伦理争议得到化解。

2.依据所给材料,下列相关说法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所以说中国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是因为中国率先进入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

B.对科研活动来说,成果和创新重要,遵守伦理道德同样重要。所以科研人员也应进一步增强科技伦理意识。

C.“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已经超越了生命医学硏究领域,违反了伦理道德,会产生伦理争议。

D.近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效,如“墨子号”“悟空号”、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人类起源等研究成果均已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以上四则新闻都对克隆猴作了报道,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①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材料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下边两张图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问题?

(2)针对你看到的问题,提几点解决方案。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650/35971) 首页 上一页 2645 2646 2647 2648 2649 2650 2651 2652 2653 2654 265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