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D.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 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 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 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 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 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 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 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 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 清闲 运用 不仅是/而且是 B. 清静 应用 不仅是/而且是 C. 清静 运用 不是/而是 D. 清闲 应用 不是/而是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 A.和蔼 谄媚 打瞌睡 横七竖八 B.气概 纳粹 紫金花 绿树成荫 C.沧桑 颠峰 包身契 不假思索 D.嫦蛾 吉祥 通信网 蜚声中外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 A.寥廓(kuò) 拊心(fǔ) 峥嵘 (zhēng) 游说(shuì) B.漫溯(sù) 执拗(niù) 长篙(gāo) 青荇 (xìng) C.瞩目(zhǔ) 提防(dī) 吮吸(shǔn) 雏菊(chú) D.窒息(zhì) 创伤(chuàng) 褴褛(làn) 弄堂(lòng)
|
|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6)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迅疾。 B. “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 “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 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2.本诗流露出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
|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答下面小题。 [甲词]《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词]《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D.犹有花枝俏:俏,秀丽、挺拔。这句是说,还有梅花在傲寒盛开,挺拔秀丽。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这句是说,等到春到人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2.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不当的一项是( ) A.题材相同 B.形式一样 C.都是赞美梅花不争春 D.都是托物咏怀 3.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 B.毛泽东的词从梅花在冰雪里的“俏”写到在花丛中的“笑”,可见梅花是胜利者,词中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陆游是在极力主张北伐中原,收回国土而遭到投降派排挤打击之后托物咏怀的,词中“只有香如故”并非孤芳自赏,而是表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笔下的梅花,虽然所处环境恶劣,但梅花开放在悬崖峭壁之上,表现了梅花傲寒斗雪的坚强性格。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①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 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②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③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与被刑。……悲夫!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1.对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像对待客人那样。 B.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领兵。 C.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到。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2.下列各组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1)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2)吾其还也 C.(1)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2)乃令秦武阳为副 D.(1)遂成竖子之名 (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孙膑的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1)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4)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5)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6)暮见火举而俱发。 A.(1)(4)(5) B.(2)(4)(6) C.(2)(3)(5) D.(3)(4)(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智胜对手,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 B.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齐军士卒死亡过半的情况下,乘胜追击,但终因过于自信,而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术思想,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3)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