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下面对这则招领启事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招领启事

各位顾客:

大家好!感谢莅临我店购书、阅读。

昨日有人在本书店二楼拾到男用手包一个,内装人民币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银行卡、信用卡、超市购物卡数张,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以前前来认领。

XX书店办公室

2018年5月1日

A.招领启事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各位顾客”“感谢莅临”等称呼与问候语没有必要,应删去。

B.正文部分的银行卡与信用卡并列不当,信用卡属于银行卡的一种,两者是包含关系,应去掉“信用卡”。

C.招领启事既要说明招领物品的主要特征,又不能说得太具体,所以,“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应改为“人民币若干”“手机一部”。

D.此则招领启事所确定的认领时间期限,是合情合理的,但“务必”一词用语太生硬,不够得体,应该删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美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贬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 B.像从清幽境界中呼吸一阵清风

C.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 D.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B.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C.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D.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回卧室后就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B.因为中国人的流毒无穷的聪明,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心孤诣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他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

D.《乐记》中强调乐教通过疏导人的心灵来产生潜移默化的感化功能。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酗酒   喧闹   噩梦    当仁不让 B.婵娟    玷污    坍缩   无精打采

C.暴涨   湮没   顷刻    名门望族 D.逾越    悍卫    修葺   各行其事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尔(wǎn)    熟rěn)    寂(cén)     下chéng

B.chī)    弹(sàn)    愿()      央miǎn

C.铢()     广mào)    蕴jiè)     盘huán

D.云(tóng)   狡xiá)    当(gòu)     邻(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拟行路难》(其四)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巧妙地写出了康桥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①

白居易

曾于太白峰②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③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注]①本诗作于白居易送别王质夫时。王质夫因仕途不顺从京归家,时任翰林学士的诗人有感而发。王十八:指诗人在长安以西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做官时结识的好友王质夫。仙游寺:位于盩厓县境内。②太白峰:位于盩厔县境内。③洞门:指山洞入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当时诗人与好友王质夫分离,所以在题目中,诗人用了“寄题”一语。

B.颔联中,诗人依循空间顺序,介绍了仙游寺附近曾游玩过的山水景观。

C.颈联运用了“倒装”句式:“烧红叶”为了“暖酒”,“扫绿苔”后“题诗”。

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并借“菊花时节”暗示了二人分别的时令。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试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 邢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在古代,“授”是授予官职之意。相类似的还有“除”“拜”“拔”“擢”等,而“转”“调”“徙”等一般表官职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打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他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生孩六月,慈父

A.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 B.兰芝初还时,府吏丁宁

C.风吹草低牛羊 D.图穷而匕首

2.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复驾言兮焉求 B.渺渺兮予怀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俨骖騑于上路

3.下列各项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伶仃,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586/35971) 首页 上一页 2581 2582 2583 2584 2585 2586 2587 2588 2589 2590 259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