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籍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

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

材料四:

在河南许昌市鹿鸣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民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薏阅读空间》)

1.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超过半数的城镇居民从未去过图书馆。

B.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低于美国,人均到馆次数也低于美国。

C.从材料三的数据对比可知,各级政府都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拨款最高。

D.由材料三可知,2010-2013年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都在逐年增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由于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所以在网上迅速“爆红”。

B.“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的地理环境和服务设施,都体现了政府以民为本、便民利民的理念。

C.河南许昌公共图书馆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滨海新区图书馆历史悠久庄严肃穆,但都很受欢迎。

D.许昌玻璃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来阅读,实现了阅读“零门槛”,让书香成为了一种文化标签。

3.请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书香社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展现儒家智慧

①上个世纪,不少中外知名学者如汤因比、梁漱溟论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断言中国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希望。1988年,7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些名家名言的确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然而,当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向我们这一代人的治国理政的智慧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能以儒家智慧解决问题,则何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如果我们连自家门前雪都扫不尽,何以能够除去他人瓦上霜?何以证明儒家智慧能够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之道?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解决当下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以此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

②必须承认,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持怀疑态度。比如,当今生态环境恶化,在不少地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我们空谈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知行不能合一,那么人们质疑儒家之知,又批评执行不力,就有充分的理由;再比如,我国表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贫富悬殊警戒线,如果我们只是空谈孔子的“富民”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贫富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那么孔子的智慧不足以服人,我们对孔子的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也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批评。可见,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最终将连累、伤害到知。所以,眼下我们必须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大幅提升执行力,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为儒家智慧正名。

③当然,儒家智慧也有一个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因为儒家智慧能够解决传统社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就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儒家智慧无论解决何种社会问题,除了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以外,还必须能够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包括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才是圆满无缺的儒家智慧。

④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儒家智慧首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才能让世人信服,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在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展现儒家智慧,是我们瞻望儒学未来发展所持有的一大愿景。

(摘自《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个世纪,不少中外名家关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的论述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B. 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人类只有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才能够在21世纪很好地生存、发展下去。

C. 作者批评了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所持的怀疑态度。

D. 作者认为完美的儒家智慧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既能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能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自然段首先运用引用论证,旨在提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为后文阐述运用儒家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张本。

B. 第一自然段接着立足现实,从反面切入,通过假设分析,突出儒家智慧的价值、意义和局限。

C. 第二自然段按照提出问题(怀疑儒家智慧),再分析问题(为何怀疑儒家智慧),最后解决问题(正名儒家智慧)的思路展开行文。

D.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也”字承上启下,说明儒家智慧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个自身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们能以儒家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和国际问题,那么就可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

B. 人们指责和批评有些人对孔子智慧阳奉阴违,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C. 如果我们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并将其运用丁社会实践,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D. 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严重问题,进而真正走向世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世界上,其实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等的:红灯要等,坐公交要等,看电影要等……把一颗种子埋到土里,要等它生根等它发芽等它开花再等它结果。就连泡面,都需要等上三分钟。

等待,原本是生命的一部分。有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享受等待的过程,有的人却因等待而焦躁不安……

关于“等待”,你有怎样的感触?请结合你的生活,叙述你的体验,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个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一百年来,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谈及绘画的色彩时,我们总是________,认为国画的色彩不及西方绘画丰富。这种认知,已成为我们与古人之间横亘着的高山,使我们与中国延绵数千年的人文艺术传统相互隔绝。(      )事实上,中华民族是一个对色彩敏锐的民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________,令世人________。这幅长卷诞生于宋代,流传近千年,叫作《千里江山图》。在用色上,画家王希孟根据材料的特性,先以赭色为衬,后以石青、石绿的天然矿物颜料为主,并在颜料叠绘过程中寻求微妙的变化,画面层次分明,几乎代表着中国青绿山水最高水准。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这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多数人脑海里反应的是黑白水墨画,而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很少被想起。如果我们不能从技法和材料的视角领悟古人,就难以理解国画内在的美学意蕴与独特的表达技巧。唯有________,继承我们自身的传统,彰显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才能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妄自菲薄    精美绝伦     瞠目结舌     追本溯源

B.自怨自艾    美轮美奂     瞠目结舌     顺藤摸瓜

C.妄自菲薄    精美绝伦     叹为观止     追本溯源

D.自怨自艾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顺藤摸瓜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画的色彩体系,果真不如西方绘画吗?

B.西方绘画的色彩体系,并非优于国画。

C.西方绘画的色彩体系,果真优于国画吗?

D.国画的色彩体系,并非不如西方绘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黑白水墨画是最先跳入多数人脑海里的,而很少想起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

B.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多数人脑海里反应的是黑白水墨画,而很少想起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

C.由于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多数人脑海里反应的是黑白水墨画,而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很少被想起。

D.中国画重神韵、轻写实,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很少想起富丽堂皇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而黑白水墨画是最先跳入多数人脑海里的。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风华正茂”写革命青年的青春和才华,用“____________”写出了他们意气之奔放有力;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他们对权贵的蔑视。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了送行之人受到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歌子·荻花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③垂纶:垂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 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C. 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D. 词作下片重在议论抒情,“鱼羹稻饭常餐也”一句,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节选自《史记》)

(二)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节选自《战国策》)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          内:接纳

B.善留侯张良      素:一向,向来

C.荆轲笑武阳      顾:回头看

D.起不意          卒:士卒

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司马迁认为他“将五诸侯灭秦”,把他列入本纪。

C.“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的敬称。

D.鄙,指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选文二“北蛮夷之鄙人”中的“鄙人”是自称的谦辞。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能虚心向谋士请教。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请问张良,采纳建议,同时热情款待项伯,并约为婚姻。

B.荆轲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到秦廷进见秦王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荆轲面不改色,几句话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刘邦廉洁爱民,能屈能伸。他进入关中,秋毫无犯,封闭宫室,等待项羽的到来,后来又能在项羽生气的时候主动上门谢罪。

D.为表现荆轲英雄虎胆,作者一方面用了大量短句营造紧张气氛,另一方面以秦王及其臣下的“惶急”、“惊愕”等表现来达到对比反衬的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

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0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之所以成为2019年春节电影票房冠军,是因为有我国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B.“中国天眼”与“硬核科幻电影”一样成为不同领域的热点,都能体现出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不大。

D.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其冲击下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

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四可知结合外国的经验,只要有了稳妥的资金流,就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

B.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80后、90后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故而80后、90后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

D.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3.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1)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⑵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我没有赶得上看见,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⑶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他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⑷“×××!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⑸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⑹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

⑺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有历代佳作有时事杂论,油印分发给大家。他这样新旧兼收选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领教了他的才学,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很亲切地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⑻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反而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⑼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 又说,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疑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10)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段突出人物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尾段收束全文,表达对人物的景仰之情,这种结构思路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基本相同。

B.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寥寥几笔,便把徐先生刻画得形神兼备。

C.“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去削了,剩下的全是筋骨。”此句运用拟人,形象地表现了徐先生删改作文的效果。

D.文尾说“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这“怅惘”是因为离开先生近五十年,一直未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听说先生已不在人世。

2.作为叙事写人的散文,作者写了先生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每条不得超过15字。

3.文中的徐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590/35971) 首页 上一页 2585 2586 2587 2588 2589 2590 2591 2592 2593 2594 259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