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主要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酗酒、肥胖、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多。

B. 由于水资源短缺,以及地表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水成为山西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C. “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将推动中国康复大学建设,形成康复学科体系,推动我国康复事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D.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国已经开始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绿色经济发展的成效也在逐渐显现。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继德国储蓄银行后,德国人民银行宣布加入取款收费行列,金融人士认为,银行业如此不择手段增加收入,其经营窘境可见一斑

②由于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市场上的学区房需求量每年有增无减,尤其是那些省市重点学校附近的学区房更是炙手可热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被深度开发,竹筏漂流、峡谷攀爬等项目吸引了许多爱冒险的年轻人,给这静谧了许久的古村制造了些许喧嚣。

④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三个时期的中华大地,各个民族的精英们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

⑤钙对小孩没有直接促长作用,只是能让孩子的骨头结实。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长高,许多家长过量给孩子补充各种钙质,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⑥网络带动了网购海参的发展,但是网购也给了不少不良商家新的牟利途径,很多商家在网购海参商城中以次充好,使得网购海参质量良莠不齐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表达内心的不满。

(2)在《离骚》中,屈原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感叹人生短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毕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公之参乘樊哈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杯杓,不能辞。遣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战河南                     河:黄河。河南,黄河以南,与现在的“河南省”含意不同

B.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 沛公不杯杓                 胜:能承受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项羽怒气全消,有和解意,并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B. 项伯与项庄对峙,斗争处于相持阶段。于是张良出去招来樊哙。项羽得知樊哙的身份后,知其来意,强压怒火,赐酒给樊哙。

C. 樊哙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锋芒毕露地指责项羽,赞扬刘邦。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

D. 刘邦逃回军中后,张良献玉给项羽和范增。范增将玉摔在地上,并用剑击碎,还骂项羽不足与谋,并断言刘邦将夺项羽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民诗人”吴芳吉

史飞翔

吴芳吉这个名字今天已鲜为人知,然而事实上他却是“五四时期”享誉诗坛的“人民诗人”、“爱国诗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与苏曼殊的俊逸才华前后辉映。吴芳吉的诗歌充满爱国主义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群众困难,揭露社会矛盾,真实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意愿。吴芳吉诗歌的特点是“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不雅不俗,不激不随”。他创作的《婉容词》、《两父子》、《护国岩词》等蜚声中外、脍炙人口,受到周恩来、冯玉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吴芳吉兼师众长、独树一帜的诗体,开创了一代诗风之先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婉容词》等被选入30年代的中小学教材,影响了几代人。

吴芳吉(1896—1932),号碧柳,祖籍湖北,后举家迁往重庆江津县德感坝居住。吴芳吉幼时即天资聪颖,机敏过人。3岁时,母亲刘淑贤授以《诗》,能背诵《周南》、《召南》各篇。10岁时父亲蒙冤入狱,吴芳吉一路跋山涉水从江津来到重庆,替父申冤,厅堂之上他落落大方、有理有节,其超人的胆识和智慧令办案的法官深深折服,于是送父子俩回家。此事在重庆一时传为佳话。13岁时,吴芳吉创作了1000多字的读后感——《读外交失败史书后》被老师用石印印刷全文,在江津各学校散发,一时洛阳纸贵,吴芳吉由此名噪全县,誉满江津,被称为“神童”。

1911年,15岁的吴芳吉和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学者,一代国学大师的吴宓教授,同时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备学校(后改为清华大学),分在一个班学习,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12年,四川籍同学何鲁与美籍教师发生矛盾,吴芳吉被选为代表与校方斗争,因拒绝写悔过书,被开除。离开学校后的吴芳吉无处可去,只好流浪街头。后来听说天津四川会馆对在京津的四川青年免费提供食宿,于是辗转前往。此后,在好友吴宓的劝说下,吴芳吉返回四川老家。回家后,吴芳吉先后任职于嘉州(今乐山)中学英文教师,上海右文社《章氏丛书》校对,永宁(今叙永)中学教师,上海《新群》诗歌编辑,又到湖南长沙明德中学教书,西北大学教授,辽宁沈阳东北大学教师,成都大学中文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并且参与了重庆大学的创办。

1919年7月,吴芳吉从永宁中学回乡,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慨然加入朱近之等人发起组织的白沙学界联合会,组织游行,发表演说,积极投身革命。与此同时他创办《场期白话报》、《场期讲演》,发表《明月楼述》、《护国岩词》、《两父女》等诗作,教育群众,这些诗作感情真挚,音调婉转,广为流传,吴芳吉在诗坛上的地位从此奠定。

此后,吴芳吉用如椽大笔写下了《儿莫啼行》、《思故国行》、《红颜黄土行》、《痛定思痛行》等著名诗篇,揭露军伐的暴行和国民党的腐败,描绘了穷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惨状。吴芳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赢得了人民大众的一致爱戴,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人民诗人”、“爱国诗人”,尤其是他的“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的名句更是享誉华夏,深为郭沫若等一批名人志士所喜爱。

1932年4月,应加拿大友人之邀,吴芳吉赴重庆大学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讲演《儒家思想与耶教精神》,并现场吟诵新作——颂扬19路军的《巴人歌》。身患感冒的吴芳吉激昂悲愤,声泪俱下,难以自制。不料竟因劳累过度引发旧疾肺结核,当场昏倒,不省人事。1932年5月9日,一代诗人吴芳吉与世长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芳吉创作的诗歌蜚声中外、脍炙人口,受到周恩来、冯玉祥等人的高度赞誉,因而被选入30年代的中小学教材。

B. 10岁的吴芳吉跋山涉水来到重庆替父申冤,他在厅堂上落落大方、有礼有节的表现,展示出了超人的胆识和智慧。

C. 从永宁中学回到故乡的吴芳吉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组织游行,发表演说,投身革命,展现出伟大的爱国情怀。

D. 吴芳吉身患感冒,仍坚持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讲演《儒家思想与耶教精神》并现场吟诵新作《巴人歌》,当场昏倒,不省人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吴芳吉是“五四时期”享誉诗坛的“人民诗人”爱国诗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至今深受人民的喜爱。

B. 文章首先对吴芳吉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特色及影响做了整体介绍,总领全文的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吴芳吉13岁时创作的读后感被老师用石印印刷全文,并在江津各学校散发,可见吴芳吉当时已表现出了一定的文学才能。

D. 就读于北京清华园留美预备学校时,吴芳吉与美籍教师发生口角,但他拒绝写悔过书,结果被开除,之后无处可去,只好流浪街头。

E. 文章对吴芳吉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其创作经历都做了详细描述,突出了吴芳吉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3.人们为什么称吴芳吉为“人民诗人” “爱国诗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寻找悲伤

杨轻抒

取出刚买回的这把二胡时,他的手分明抖了一下。

二胡太漂亮了,褐色发亮的琴杆,洁白如水的弓。相比之下,那把二胡像一个得肺结核的病人,斑斑驳驳,马尾也脱得可怜。可是一想起那把二胡,耳边就响起了一段熟悉的旋律:

065643丨2-2·3112丨3·565……

旋律凄凉、悲怆而优美,这是瞎子阿炳的那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拉这支曲子的是和阿炳一样命运悲凉的他的父亲。

“好悲伤噢!”五岁那年他第一次听父亲拉这支曲子时说。

“你说什么?”父亲吃了一惊。

“我说好悲伤,让人想哭!”

父亲呆了一下,猛地搂过他。“孩子,你真了不起!”父亲说着,眼中噙满了泪水。

其实那年父亲的眼已经看不见东西了。父亲是右派——他那时并不知道右派是个什么东西,但他知道父亲常常在胸前挂了大牌子被那么多的人打骂,家里好多东西都被抬走了,那架比他还高、亮得能照人的钢琴被人抬走时父亲不让抬,结果父亲被人踢了一脚,撞在门框的钉上,眼睛受了伤,一直又没法治,就渐渐看不见了。

搬到乡下的时候父亲偷偷藏下了一把二胡,一把很旧的二胡。

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拉二胡,因为是在野外的草棚里,没人能听见,他托着腮静静地听。

他问父亲,为什么这叫二胡的东西能发出这么让人悲伤的声音呢?父亲说是人的心悲伤。他不明白。那为什么您能让它发出声音别人不能呢?父亲说父亲当右派之前是教大哥哥大姐姐们唱歌的。

“ 我也要拉二胡!”他说。

父亲没有回答,又接着拉这支曲子,但拉了一会儿,突然停了下来。

看见月光了吗?父亲说,很美丽很干净的月光,照着水,照着落花。

他想了想,说,我咋没看见呢?

你会看见的,会的!父亲喃喃地说,云散了,月亮就出来了。

他似懂非懂地听着。

以后父亲就教他拉二胡,他很快就学会了这支曲子,但是他觉得自己拉这支曲子时没有父亲拉的那样悲伤。

为什么呢?他问父亲。

为什么呢?父亲说,为什么你非要拉得那么悲伤呢?

他把《二泉映月》拉得很熟练的时候已经是许多年后了。许多年后也是静夜,只是地点换成了大学的校园,父亲已经永不可能陪他了。

一抹月光很美丽地落在水上。

他依旧找不到那种悲伤的感觉。

好漂亮的二胡噢!小女儿说,爸,拉一段听听!

他没有出声,但他还是自觉地操起了弓。操起弓的时候,他又听见了那段熟悉的旋律从心底升起。

0·65643丨2-2·3112丨3·565……

好难听噢!小女儿不耐烦地说,爸,您拉《我们永远幸福》嘛!

他似乎并没有听见小女儿的话,继续往下拉。

五岁的小女儿见没理她,赌气扭头就进了屋。

他还是没动。但小女儿不知道就在她转身的那一瞬,他眼中突然盈满了泪。

我找到悲伤了!他的心在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的父亲用二胡奏出了凄凉、悲怆而优美的旋律,因为他的父亲的命运和阿炳一样悲凉;他因为聪明,所以听出了旋律中的悲伤。

B. 他的父亲教他拉二胡,他很快就学会了拉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但是他拉此曲时总是觉得没有父亲拉得那样悲伤。

C. 小说构思巧妙,总体结构是“现实—回忆—现实”。这样构思使小说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完整。

D. 小说结尾一句“我找到悲伤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照应标题“寻找悲伤”,又引人深思,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2.小说中两处引用阿炳的《二泉映月》中的曲调,有什么作用?

3.对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的解读。请从代际的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

共享发展,首先要发展。发展是前提,没有发展,共享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这种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富有质量的发展。简而言之,没有“有质发展”就不会有共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了30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仍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变化大,在世界经济领域独树一帜、蔚为壮观。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却在“蛋糕”的公平公正分配、改革成果的共建共享方面出观了一些偏差和缺失。因此,如何在确保“蛋糕”持续做大的同时分好“蛋糕”,着力化解分配领域的不公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社会阶层差距,已迫在眉睫。。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提升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质量,确保发展惠及不同阶层、区域和城乡居民,着力解决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要确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间翻一番;另一方面,要把发展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确保发展的公平性、普惠性和平衡性。通过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制度安排,通过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确保所有群体、阶层和区域都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既要保持经济发展的中高速,又要注重发展的结构、动力、效益和协调等质量指标,还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能毕其功于一时、一地、一役。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向更高阶形态迈进,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地区或城市之所以缺乏发展动力,一方面是受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等非持续性发展方式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于单纯地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增长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建设,从而偏离了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在切实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切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告别过于重视GDP的单向度发展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方面,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社会建设,像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一样重视社会结构调整。坚持民生优先,把民生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协调,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感。另一方面,重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有污染的GDP,坚持生态为先,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与环境优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确保既有经济增长又有碧水蓝天。唯有如如此,发展才会有效,才能共享。

(摘编自周小毛、何绍辉《把握共享发展要义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高速的增长都是富有质量的发展,在世界经济领域独树―帜。

B. 当前,不仅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髙速增长,还要做好社会财富的公平公正分配,这样就能快速缩小城乡等三大差距。

C. 因为缺乏发展动力,一些地区或城市陷入高污染、髙能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偏离了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

D. 不能只重视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两个方面都重视才有利于共享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着“共享发展”这一话题,从发展的质盘、发展中的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 文章在第一段中把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比喻成“蛋糕”,将经济发展中的分配问题分析得浅显易懂。

C. 文章在论证中几次提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髙速增长,彰显了我国共享发展中发展速度至上的立场。

D. 文章第三段在论述一些地区或城市缺乏发展动力的原因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条理十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经济持续发展,共享社会资源才有可能;同样共享问题不解决好,也会影响发展。

B. 共享发展要坚诗以发展质量为核心,其发展质量指标具体体现在发展的结构、动力、效益和协调等方面。

C. 解决了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经济就能更好地跨入更高阶形态。

D. 只有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才是“有质发展”,才能共享。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六说:“我前世穷怕了,今生不想再做穷人了。”阎王说:“今生的事,好说。我且问你,今生你有两个去向,一个是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另一个是你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你愿意走哪条路?”老六一听,不假思索就答道:“肯定是一万个人供养我一个人了!”然后千思万谢地高兴而去。30年后,老六又回到阎王面前,大说问王骗他。阎王笑道:“你怎么就说我骗你呢?”老六说:“听了您的话,我做了一辈于的乞丐。”同王说:“那就对了,一万个人供养一个人,指的就是乞丐呀!”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分别指出。

江苏的“无锡轻工业学院”改成“江南大学”,山西的“华北工学院”更名为“中北大学”后,学校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源得到了很大改善,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大学的发展。我校的校名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学校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学校的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吃饭时喝点汤是件非常养生的事,_____,有的地方是在饭前喝汤,有的地方是在饭后喝汤,而有的地方是边吃饭边喝汤。同时,很多人也听过这么一句俗语“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_____,还继续喝汤,特别是一些多油多糖高热量的汤(如油腻的菜汤),那么,确实有可能因为能量过剩而发胖。但是,____,如紫菜汤、瓜汤之类的,一般来说,问题不大。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3280/35971) 首页 上一页 13275 13276 13277 13278 13279 13280 13281 13282 13283 13284 1328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