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鲈。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摄衣而上,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而登舟,放中流,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时之            同“需”,需要。

B. 蒙茸               打开

C. 其所止            听从

D. 予亦            进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安所得酒乎                望旧乡

B. 攀栖鹘之                正襟坐而问客曰

C. 反而登舟                    延伫乎吾将反

D. 有孤鹤                    而吾与子之所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顾而                毕至

B. 山高月                火尚足以

C. 巉岩                    雪霏霏

D. 掠予舟而西            顺流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    B.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C. 曾日月之几何    D.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二客不能从焉               自其变者而观之

B. 中流                    吾独穷困此时

C. 摄衣而上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 状似松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复游于赤壁之下

A. 不吾知其亦已兮    B. 客有吹洞箫者

C. 为仲卿母所遣    D. 既替余以蕙镶兮

7.下列句子中,句子中所用修辞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

A. 踞虎豹,登虬龙    B.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C.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8.对“归而谋诸妇”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归来商量诸位妇人。    B. 回来和诸位夫人商量。

C. 回来后就这个事与夫人商量。    D. 回来后与夫人商量这个事。

9.下列选项中涉及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 “是岁十月之望”中的“望”字,指的是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在《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也指的是这个时间,只是月份有区别,之后再一个月就是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了。

B. 《兰亭集序》“岁在癸丑”中的“癸丑”二字,是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的体现,《赤壁赋》“壬戌之秋”中“壬戌”二字也是同样的作用。

C. 古时候女子出嫁用“归”字来表达,如《桃夭》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女子回娘家的时候一定要得到婆家同意,由娘家派人来接,才能称之为“归宁”,如果“自归”,说明女子是被婆家休弃了,《孔雀东南飞》中刘母也正是因此而表示惊异。

D. 古时候以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一个相应的名称,如“黄昏”指的是戌时,也就是现在的19点到21点;“人定”指的是亥时,也就是现在的21点到23点。

10.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生动描绘了清新幽静的江上景色。

B. 此为后赋,写的是初冬之景,境界寥落幽峭;而课本中的前赋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尽显宁静清爽。

C. 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D. 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情,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才有《诗经》一说,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这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颂了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 《楚辞》是战国时楚国人屈平的作品,其中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由西汉刘向辑录。

D. 《赤壁赋》中,苏轼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这一人生磨难,被贬到黄州后,他面对着黄州的景色抒发感慨,以“望美人今天一方”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增加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B. 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人应将目光从论文、课题、经费这些指标,转向全面理顺教学和教研的关系,解决存在于我国高校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影响高校建设,切实重视人才培养。

C. 出于对科学合理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遵从与敬畏,人们对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也满怀信任与敬意。

D. 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风雨飘摇中,女子离开了操劳了很久的家,离开了她交付了青春和爱情的男人。

B. 散步来到翔宇楼前,高大巍峨的翔宇楼仿佛伫立的巨人,让人不能自已地严肃沉静了下来。

C. 多少年来,中国能源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涸辙之鲋式的开采,浪费惊人,对环境和地理破坏严重。

D. 在学习的过程中,浅尝辄止的学习方式是弊大于利的,因为这不适合高中阶段深入且广博的知识内容。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      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③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      下来的日光。

A.             受用           

B.             享用           

C.             受用           

D.             享用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肆业            切蹉            商確                义愤填赝

B. 竟相            贻误            掂念                没精打彩

C. 箜篌            附掌            青衿                潭柘寺

D. 娥眉            牡马            贰行                搥床大怒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lì)        (jìnɡ)        (chuán)        (fàn)婀玲

B. 郁(yī)        死(kè)             (zhì)鸟        (hún)沌沌

C. (shèn)    (jūn)             (fán)笼        (yà)苗助长

D. 益(bì)        (pán)石             (yuàn)女        (jì)于事

 

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6年至2014年九年间我国总人口和自然增长率变化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_______,太阳光就得不到吸收、反射、散射和折射,天空不是太亮,就是太黑。由于灰尘是吸湿性微粒,没有它这个核心,_________,天上的云就难以形成,地表失去了云层的覆盖,就会变得干旱贫瘠,天气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没有灰尘,宇宙中的许多有害射线会毫无遮挡地闯进地球表面,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该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②貔(pí)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③曹瞒:即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开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显得起势平淡,不如苏词气势雄伟。

B. 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因而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到他的年轻和“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 对于赤壁之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这首词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

D.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相比,虽然都写到了赤壁之战的结果,但前者的表达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E. 词的上片寻访遗踪,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下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

2.同样是对三国古战场的凭吊,也同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3276/35971) 首页 上一页 13271 13272 13273 13274 13275 13276 13277 13278 13279 13280 1328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