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水平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圆盘边缘有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滑块从圆盘边缘滑落,经光滑的过渡圆管进入轨道ABC.已知AB段斜面倾角为53°,BC段斜面倾角为37°,滑块与圆盘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A点离B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1.2m.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不计在过渡圆管处和B点的机械能损失,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sin37°=0.6,cos37°=0.8 (1)若圆盘半径R=0.2m,当圆盘的角速度多大时,滑块从圆盘上滑落? (2)若取圆盘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求滑块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 (3)从滑块到达B点时起,经0.6s正好通过C点,求BC之间的距离. ![]() |
|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1)实验前需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使之水平,利用现有器材如何判断导轨是否水平? . (2)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 cm;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2×10-2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 m/s.在本次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的质量m、 和 (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3)本实验通过比较 和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 |
|
如图为双缝干涉的实验示意图,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可改用长更 (填长、短)的单色光,或是使双缝与光屏间的距离 (填增大、减小).![]() |
|
图示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2m/s,则( )![]() A.质点P此时刻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B.P点的振幅比Q点的小 C.经过△t=4s,质点P将向右移动8m D.经过△t=4s,质点Q通过的路程是0.4m |
|
如图所示,一网球运动员将球在边界处正上方水平向右击出,球刚好过网落在图中位置(不计空气阻力),相关数据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击球点高度h1与球网高度h2之间的关系为h1=1.8h2 B.若保持击球高度不变,球的初速度V只要不大于 ![]() C.任意降低击球高度(仍大于h2),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能落在对方界内 D.任意增加击球高度,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能落在对方界内 |
|
如图所示的水平传送带静止时,一个小物块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传送带左端冲上传送带,然后从传送带右端以一个较小的速度v滑出传送带;若传送带在皮带轮带动下运动时,A物块仍相同的水平速度冲上传送带,且传送带的速度小于A的初速度,则( )![]() A.若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A物块仍以速度v离开传动带 B.若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A物块不可能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C.若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A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度仍可能为v D.若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A物块离开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一定大于v |
|
图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 ![]() A.m=M B.m=2M C.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 D.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
|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发射一颗周期为80分钟的人造地球卫星 B.所有的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都是一定的,且它们可以在地球上空不同轨道上运行 C.欲使某颗卫星的周期比预计的周期增大到原来的2倍,可使轨道半径变为原来预算的轨道半径的 ![]() D.欲使卫星的周期比预计的周期增大到原来的2倍,可使原来的轨道半径不变,使速率减小到原来预计的 ![]() |
|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定滑轮,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连接质量为m1和m2的物块.m1在斜面上运动,三角形斜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m2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左摩擦力 B.若m1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右的摩擦力 C.若m1沿斜面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大于(m1+m2+M)g D.若m2向上运动,则轻绳的拉力一定大于m2g |
|
![]() A.整个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守恒 B.重力势能增加了3mgh/4 C.动能损失了3mgh/2 D.机械能损失了mgh/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