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当线圈平面转至与中性面重合的瞬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线圈内感应电流为零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最快 D.线圈内感应电动势最大 |
|
![]() (1)若波向右传播,零时刻刚好传到B点,且再经过0.6s,P点也开始起振,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各为多少? (2)若该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0m/s,且波形中由实线变成虚线需要经历0.525s时间,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
|
![]() (1)最少要给基态的氢原子提供多少电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辐射上述能量的光子? (2)请在图中画出获得该能量后的氢原子可能的辐射跃迁图. |
|
![]() |
|
如图所示是演示沙摆振动图象的实验装置和在木板上留下的实验结果,沙摆运动可看作是简谐运动,若用力F向外拉木板,使木板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是0.2m/s.已知乙图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是0.6m,那么这次实验所用的沙摆的摆长约为(计算时可以取π2=g)![]() |
|
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其核反应方程是![]() |
|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已知单摆摆动过程中的摆角小于5°;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内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挂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L,再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 . (2)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 .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 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3)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秒表测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单摆的周期为 s. (4)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若根据所得数据连成的直线的延长线没过坐标原点,而是与纵轴的正半轴相交于一点,则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误是 ,因此失误,由图象求得的重力加速度的g (偏大,偏小,无影响) ![]() |
|
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的距离:![]() ![]() ![]() ![]() ![]() |
|
![]() A. ![]() B. ![]() C. ![]() D. ![]() |
|
将一个质量为3kg的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1kg的物块放在木板上.已知物块和木板间有摩擦,而木板足够长,若两者都以大小为4m/s的初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如图),则当木板的速度为2.4m/s时,物块正在( )![]() A.水平向左匀减速运动 B.水平向右匀加速运动 C.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 D.处于静止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