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是我国的“探月工程”向月球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过程简图.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预计在2017年送机器人上月球,实地采样送回地球,为载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选址做准备.设想我国宇航员随“嫦娥”号登月飞船绕月球飞行,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仪器: A.计时表一只,B.弹簧秤一把,C.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一个,D.天平一只(附砝码一盒). 在飞船贴近月球表面时可近似看成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测量出飞船在靠近月球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N圈所用的时间为t.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后,遥控机器人利用所携带的仪器又进行了第二次测量,利用上述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可出推导出月球的半径和质量.(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要求: (1)说明机器人是如何进行第二次测量的? (2)试推导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的月球半径和质量的表达式. (3)若已知R月= ![]() ![]() ![]() |
|
![]() (1)小孩平抛的初速度大小. (2)若小孩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时的速度为 ![]() |
|
一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它的x方向和y方向的两个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2)计算物体的初速度; (3)计算物体在前3s内和前6s内的位移. |
|
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2)乙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 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 .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 (3)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3)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0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 s曝光一次,该小球运动到图中位置2时速度大小为 m/s(g取10m/s2). ![]() |
|
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N,它挂在弹簧秤下端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为9N,则此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火箭离地球表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 倍(地球表面g=10m/s2) | |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 |
|
质量为m的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在运动中汽车所受阻力恒定,当汽车加速度为a、速度为v时发动机的功率为P1,汽车所受阻力为 ,当汽车的功率为P2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 | |
如图所示,M、N是两个共轴圆筒的横截面,外筒半径为R,内筒半径比R小很多,可以忽略不计,筒的两端是封闭的,两筒之间抽成真空.两筒以相同的角速度ω绕其中心轴线(图中垂直于纸面)做匀速转动.设从M筒内部可以通过窄缝S(与M筒的轴线平行)不断地向外射出两种不同速率v1和v2的微粒,从S处射出时的初速度的方向都是沿筒的半径方向,微粒到达N筒后就附着在N筒上.如果R、v1和v2都不变,而ω取某一合适的值,则( )![]() A.有可能使微粒落在N筒上的位置都在a处一条与S缝平行的窄条上 B.有可能使微粒落在N筒上的位置都在某一处如b处一条与S缝平行的窄条上 C.有可能使微粒落在N筒上的位置分别在某两处如b处和c处与S缝平行的窄条上 D.只要时间足够长,N筒上将到处都落有微粒 |
|
![]() A.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因为车做离心运动 B.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因为车做向心运动 C.公路在设计上可能内(东)高外(西)低 D.公路在设计上可能外(西)高内(东)低 |
|
A、B、C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静摩擦因数均为μ,A的质量为2m,B、C质量均为m,A、B离轴为R,C离轴为2R,则当圆台旋转时(设A、B、C都没有滑动,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C物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B物的静摩擦力最小 C.当圆台转速增加时,C比A先滑动 D.当圆台转速增加时,B比A先滑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