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B物体受力F作用,A、B一起相对地面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则B物体的受力个数为(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
|
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到落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 A.0 B.-Fh C.Fh D.-2Fh |
|
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
|
![]()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 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C.在计算登山运动员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D.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大 |
|
![]() (1)全过程玩具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2)松开手后玩具还能运动多远?(取g=10m/s2,sin53°=0.8,cos53°=0.6) |
|
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建有滑草场.可将其看成倾角θ=30°的斜面,一游客连同滑草装备的总质量为m=80kg,他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t=5s时间内沿直线滑下x=50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游客连同装备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为多大? (2)滑草装置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取g=10m/s2,sin37°=0.6,cos37°=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 |
|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0.8N作用和B物体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 (1)A、B运动的加速度; (2)12s末A、B间的距离; (3)两物体的质量. ![]() |
|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其中的二个步骤是: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固定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步骤均有疏漏,请指出疏漏: 在①中是 在②中是 (2)某同学在研究“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得出合力F的大小随夹角θ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象及力的合成知识可求得两分力大小分别为 N、 N;若是让它们的合力作用在一质量为2kg的物体上(不计其他力)可使该物体获得的加速度范围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