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求:![]()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从起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EP= J,动能的增加量△Ek= 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Ep也一定略大于△Ek,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 |
|
![]() A.由于电场力对球A和球B做功为0,故小球电势能总和始终不变 B.由于两个小球所受电场力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C.当弹簧长度达到最大值时,系统机械能最大 D.当小球所受电场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大 |
|
![]() A. ![]() B. ![]() C. ![]() D. ![]() |
|
一个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A点由静止下滑,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而做圆周运动.现在竖直方向上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若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则( )![]() A.小球能过B点,且小球在B点时的动能最大 B.小球不可能过B点 C.小球能过B点,且在B点与轨道之间压力不为0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
|
两个异号点电荷的质量分别为m1、m2,电荷量分别为Q1、Q2,相距为d,在库仑力作用下(不计万有引力)各自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静电力常量k,则它们的总动能为( ) A. ![]() B. ![]() C. ![]() D. ![]() |
|
AB是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将一负电荷从A点处自由释放,负电荷沿电场线从A到B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则A、B两点的电势高低和场强的大小关系是( )![]() A.∅A>∅B,EA>EB B.∅A>∅B,EA<EB C.∅A<∅B,EA>EB D.∅A<∅B,EA<EB |
|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取10m/s2)( )![]() A. ![]() B. ![]() C. ![]() D. ![]() |
|
小球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用vt表示小球某时刻的速度,△v表示小球速度的改变量,s表示小球的位移,Ek表示小球某时刻的动能,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各图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
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行星表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m/s2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m/s D.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5m/s |
|
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他们经多次实验和计算后发现:在地面上沿抛出的速度方向水平放置一把刻度尺,让悬挂在抛出点处的重垂线的投影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则利用小球在刻度尺上的落点位置,就可直观地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如图四位同学在刻度尺旁边分别制作了速度标尺(图中P为重垂线所指位置),其中可能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 B. ![]() C. ![]()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