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的竖直杆上套有一个质量m=0.4 kg的小物块A,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通过固定在墙壁上、大小可忽略的定滑轮D,连接小物块彳和小物块曰,虚线CD水平,间距d=1.2 m,此时连接小物块彳的细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37°,小物块彳恰能保持静止.现在在小物块B的下端挂一个小物块Q(未画出,小物块A可从图示位置上升并恰好能到达C处,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cos37°= 0.8、sin37°=0.6,重力加速度誊取l0m/s2.求: (1)小物块A到达C处时的加速度大小; (2)小物块B的质量; (3)小物块Q的质量.
|
|
|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用以测定电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实验器材为:待测干电池组(电动势约3 V)、电流表(量程0.6A,内阻小于l (1)该同学按图甲连线,通过控制开关状态,测得电流表内阻为0.20 (2)简要写出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步骤: ① ② 图乙是由实验数据绘出的
|
|
|
某班级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加在倾斜轨道上,小车甲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小车 乙上固定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乙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力传感器和小车乙之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两辆小车一起开始运动,利用两个传感器可以采集记录同一时刻小车乙受到的拉力和加速度的大小.
(1)下列关于实验装置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甲受到的摩擦力 B.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乙受到的摩擦力 C.实验中,在小车乙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均可采集数据 D.实验中,只能在小车乙加速运动的过程中采集数据 (2)四个实验小组选用的小车乙(含加速度传感器)的质量分别为m1=0.5kg、m2=1.0kg、 m3=1.5kg和m4=2.0kg,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像.
(3)为了进一步验证a和m的关系,可直接利 用图(b)的四条图线收集数据,然后作图。 请写出具体的做法: ①如何收集数据? ②为了更直观地验证a和m的关系,建立的坐标系。应以 为纵轴,以 为横轴。
|
|
|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一有边界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与竖直平面(纸面)垂直,磁场边界的间距为L.一个质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竖直方向运动,线框所在平面始终与磁场方向垂直,且线框上、下边始终与磁场的边界平行.t=0时刻导线框的上边恰好与磁场的下边界重合(图中位置I),导线框的速度为v0.经历一段时间后,当导线框的下边恰好与磁场的上边界重合时(图中位置Ⅱ),导线框的速度刚好为零.此后,导线框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回到初始位置I(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上升过程中,导线框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B.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 C.上升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热量比下降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热量的多 D.上升过程中合力做的功与下降过程中合力做的功相等
|
|
|
如图所示,在ab=bc的等腰三角形abc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d是ac上任意一点,e是bc上任意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从a点以相同方向垂直磁场射入,由于速度大小不同,粒子从ac和bc上不同点离开磁场.不计粒子重力,则从c点离开的粒子在三角形abc磁场区域内经过的弧长和运动时间.与从d点和e点离开的粒子相比较
A.经过的弧长一定大于从d点离开的粒子经过的弧长 B.经过的弧长一定小于从e点离开的粒子经过的弧长 C.运动时间一定大于从d点离开的粒子的运动时间 D.运动时间一定大于从e点离开的粒子的运动时间
|
|
|
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及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中的信息能够求出的物理量或可以确定的关系有
A.物体的质量m B.斜面的倾角 C.
|
|
|
如图所示,虚线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的两匀强磁场的分界线,实线MN为它们的理想下边界.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电阻为R,边与MN重合,且可以绕过a点并垂直线圈平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示的位置开始逆时针转动180°的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始终为逆时针 B.从图示的位置开始顺时针转动90°到180°这段时间内,因线圈完全在磁场中,故无感应电流 C.从图示的位置顺时针转动180°的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最大值为 D.从图示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方向转动270°的过程中,通过线圈的电量为
|
|
|
如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l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A.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
|
|
科学家经过深入观测研究,发现月球正逐渐离我们远去,并且将越来越暗.有地理学家观察了现存的几种鹦鹉螺化石,发现其贝壳上的波状螺纹具有树木年轮一样的功能,螺纹分许多隔,每隔上波状生长线在30条左右,与现代农历一个月的天数完全相同.观察发现,鹦鹉螺的波状生长线每天长一条,每月长一隔.研究显示,现代鹦鹉螺的贝壳上,每隔生长线是30条,中生代白垩纪是22条,侏罗纪是18条,奥陶纪是9条.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地球半径为6400kin,现代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38万公里.始终将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视为圆周轨道,由以上条件可以估算奥陶纪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A.8.4×108m B.1.7×108m C.1.7×107m D.8.4×107m
|
|
|
如图所示,某一真空室内充满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在竖直平面内建立坐标系xOy,在y<0的空间里有与场强E垂直的匀强磁场B,在y>O的空间内,将一质量为m的带电液滴(可视为质点)自由释放,此液滴则沿y轴的负方向,以加速度a=2g(g为重力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液滴运动到坐标原点时,被安置在原点的一个装置瞬间改变了带电性质(液滴所带电荷量和质量均不变),随后液滴进入y<0的空间运动.液滴在y<0的空间内的运动过程中
A.重力势能一定不断减小 B.电势能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动能不断增大 D.动能保持不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