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闭合的矩形导体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对称轴OO′匀速转动,沿着OO′方向观察,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线圈匝数为n,ab边的边长为l1,ad边的边长为l2,线圈总电阻为R,转动的角速度为
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bcda B.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C.穿过线圈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最大 D.线圈ad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
|
|
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下图所示,电场中有A、B两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 B.若将一个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则该电荷一定为负电荷 C.一个负电荷处于B点的电势能大于它处于A点的电势能 D.若将一个正电荷由A点释放,该电荷将在电场中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
|
|
如下图a所示,一根水平张紧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O、P、Q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l.0m。 t=0时刻O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方向振动,并产生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O质点振动图像如下图b所示,当O质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刻,P质点刚开始振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P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绳中所有的质点都沿x轴匀速移动 C.这列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 D.在一个周期内,O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0m
|
|
|
2013年6月20日,我国首次实现太空授课,航天员王亚平在飞船舱内与地面学生实时交流了51分钟。设飞船舱内王亚平的质量为m,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用r表示飞船的轨道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表示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用F表示飞船舱内王亚平受到地球的引力,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g′=0 B.
|
|
|
在用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A.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逸出的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 B.在同种介质中a的传播速度小于b的传播速度 C.a光的波长一定大于b光的波长 D.若光从同种介质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质子 B.玻尔理论不仅能解释氢的原子光谱,也能解释氦的原子光谱 C.热核反应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裂变反应的燃料是铀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
|
|
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体积是指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对外做功,因而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
|
|
|
(16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的第一、四象限存在一宽度为a、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第三象限存在与y轴正方向成θ=60°角的匀强电场。一个粒子源能释放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粒子的初速度可以忽略。粒子源在点P( 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⑵PQ的长度; ⑶若仅将电场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动60º角,粒子源仍在PQ间移动并释放粒子,试判断这些粒子第一次从哪个边界射出磁场并确定射出点的纵坐标范围。
|
|
|
(16分)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轨道ABCO, AB段水平放置,长为4 m,BCO段弯曲且光滑,轨道在O点的曲率半径为1.5 m;一质量为1.0 kg、可视作质点的圆环套在轨道上,圆环与轨道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圆环在沿x轴正方向的恒力F作用下,从A(-7,2)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原点O时撤去恒力F,水平飞出后经过D(6,3)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⑴圆环到达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⑵恒力F的大小; ⑶圆环在AB段运动的时间。
|
|
|
(15分) 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N、Q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将质量为m、阻值也为R的金属杆ab垂直放在导轨上,杆ab由静止释放,下滑距离x时达到最大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导轨电阻不计,杆与导轨接触良好。求: ⑴杆ab下滑的最大加速度; ⑵杆ab下滑的最大速度; ⑶上述过程中,杆上产生的热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