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 (2)求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
|
|
从离地32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10m/s2,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最后1s内的位移.
|
|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得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注了几个计数点O、A、B、C、D、E、F,并且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还给出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即打点周期为0.02s.(X2=6.82cm、X3=8.80cm、X4=10.79cm、X5=12.82cm、X6=14.81cm )
(1)请根据图中信息,求出计数点 OA之间位移X1=_____ 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由纸带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对应于纸带上的A点,小车的瞬时速度vA=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
|
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装置如图所示:
(1)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只需填写步骤前的序号) ①仔细调节水龙头和挡板的位置,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 ②用秒表计时: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计时结束,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③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口距离挡板的高度h;
④在自来水龙头下安置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 (2)写出用上述步骤中测量的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g=_____. (3)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利用这些数据,以_____为纵坐标、以_____为横坐标作图,求出的图线斜率的大小即为重力加速度g的值.
|
||||||||||||||||||||||
|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C. 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
|
|
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自由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 )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10m/s B. 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速度为5m/s C. 图中两条速度图象的直线是平行的 D. 小球在运动的全过程中路程为1.7 m
|
|
|
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不动,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取10m/s2)( )
A. 普通光源即可 B. 间歇发光,间隙时间约为1.4s C. 间歇发光,间隙时间约为0.14s D. 间歇发光,间隙时间约为0.2s
|
|
|
质点a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质点b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0~1s内,质点a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在0~3s内,质点a和质点b的速度方向均不变 C. 两质点在0.5s时与在2.5s时的速度大小之比均为2:1 D. 在0~3s内,质点a的位移为0,质点b的位移大小为3m
|
|
|
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甲在前做初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做初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运动范围不受限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2>a1,两物体一定会相遇 B. 若a2<a1,两物体一定不会相遇 C. 若v2>v1,两物体一定会相遇 D. 若v2<v1,两物体一定会不相遇
|
|
|
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B. 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C. 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图象 D. 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图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