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 L=1m,导轨平 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下端连接阻值 R=1Ω的电阻;质量 m=1kg、阻值 r=1Ω的匀质金属棒 cd 放在两导轨上,到导轨最下端的距离L1=1m,棒与导轨 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9。整个装置处于与导轨平面 垂直(向上为正)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认 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在 0~1.0s 内,金属棒 cd 保持静止,取 sin37°=0.6,cos37°=0.8,g=10m/s2。
(1)求 0~1.0s 内通过金属棒 cd 的电荷量; (2)求 t=1.1s 时刻,金属棒 cd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1.2s 后,对金属棒 cd 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使金属棒 cd 沿斜面向上 做加速度大小
|
|
|
如图所示,M、N 为加速电场的两极板,M 板中心有一小孔Q,其正上方有一圆心为O、半径R1=2m 的圆形区域,另有一内径为R1 外径R2=4m 的同心环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边界与 M板相切于 Q 点,磁感应强度大小
(1)若加速电压U0=2×104V,求粒子刚进入环形磁场时的速率v0; (2)要使粒子能进入中间的圆形区域,加速电压U 应满足什么条件?
|
|
|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一质量为 m 的小 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匀减速上滑高度 H 后停止,在上滑的过 程中,其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 g 大小相等。求:
(1)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该过程中系统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Q。
|
|
|
一物体从静止于 h=140m 高空的气球上自由落下,下落 t1=2s 后降落伞张 开,此后该物体匀速下落。取
|
|
|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测所接电源的电动势 E: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到_______挡并选择适当量程,把开关 S1 打____________填“a”或“b”),开关 S2 打向__________(填“c” 或“d”),读出并记下电表的示数,然后断开 S1 和 S2。 (2)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R(约为 1000Ω):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到欧姆挡的_______(填“1×”、“×10”、“×100”或“×1k”)挡并进行欧姆调零,把开关 S1打向__________(填“a”或“b”),开关 S2 打向__________(填“c”或“d”),读出并记 下电表的示数,然后断开 S1 和 S2。 (3)测电阻 R 中通过的电流 I: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到直流“10mA”挡,把 开关 S1 打向 a,开关 S2 打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c”或“d”),读出并记下电表的示数, 然后断开 S1 和 S2。
|
|
|
图示为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 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米尺和低压交流 电源。
(1)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则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______s打一个点; (2)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
|
|
如图所示,xOy,为一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y 轴沿竖直方向,OA 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抛物线轨道,其方程为
A. 小环沿轨道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B. 小环通过 P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10m/s C. 小环从 O 点到 P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0m/s D. 小环到达 P 点时,其速度方向与 y 轴正向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
|
|
如图所示,虚线 a、b、c 代表某一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 电势差相等,实线为一带正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 P、R、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其中 R 在等势面 b 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三个等势面中,c 的电势最低 B. 带电粒子在 P 点的电势能比在 Q 点的大 C. 带电粒子在 P 点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 Q 点的小 D. 带电粒子在 R 点的加速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 b
|
|
|
图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稳定的正弦交流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 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当副线圈上的滑片 P 处于图示位置时,灯泡 L 能发光。现 将滑片 P 略下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副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不变 B.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C.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 灯泡变亮
|
|
|
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行驶,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t1时刻以前,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大 B. 在t1时刻以后,乙车的加速度比甲车的大 C. 在0〜t1时间内,甲车所受合力大于乙车所受合力 D. 在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