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范围内,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mm),分别浸入6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见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由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1mg/L还是10mg/L,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方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科研人员在一晴朗的白天,检测了自然环境中某种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时叶绿体内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应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 (3)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1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推断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有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为验证这一推断,科研人员以该植物长出幼果的枝条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果实等器官并被利用) ①将长势相似,幼果数量相同的两年生树枝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一定浓度的______(填“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或“2,4-D”)进行疏果处理,乙组不做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两组枝条上相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和比较,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生长素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 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了避免样液本身颜色对实验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 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后,个体较大的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D.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
|
|
下列有关教材中应用的素材事实和结论不匹配的是 ( ) A.变形虫切割实验中无核部分不能摄取食物,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 B.人的细胞和小鼠的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说明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形成新物种 D.食虫鸟数量增多抑制害虫数量增多,说明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
|
科研人员对运动员运动前与运动刚结束时的血糖浓度、血浆 pH 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发现各项生理 指标都处于正常水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胰岛 A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调节血糖含量相对稳定,从而保证能量的正常供应 B.运动过程中肝细胞的代谢对维持血糖浓度具有重要作用 C.与运动前相比,运动结束时血浆的酸碱度会稍微有所下降 D.血浆中部分水分和盐分的丢失可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
|
关于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 DNA 数目的减半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果蝇体细胞中有 4 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2 对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含 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 2 倍
|
|
下图为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测得某植物的 CO2 的吸收速率曲线图,关于该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 点产生的原因是夜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弱,CO2 释放减少 B.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是:b,结束光合作用的点是:m C.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c、h,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点:m D.de 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CO2 吸收减少,fh 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
|
|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是( ) A.人的胰腺腺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核孔较多 B.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有利于接收信息 C.细胞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密切相关 D.神经纤维膜上的 K+通道,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
|
|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水稻育种成功得益于对雄性不育性状的利用,育种工作者就某水稻品系中发现的雄性不育基因开展了下面的一系列研究。 (1)水稻在抽穗期,幼穗中的雄蕊进行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此期间水稻对温度敏感。温敏雄性不育系S2表现为高温条件下(≥25℃)雄性不育,此雄性不育性状由RNZ基因控制。为了研究高温对RNZ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S2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在低温、高温条件下进行处理,请根据后续实验过程 ①检测RNZ基因的表达情况。请依据所学知识,写出以基因转录相对数量为指标,检测S2叶片和幼穗RNZ基因表达情况的基本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记录数据如图。与S2叶片中RNZ基因表达情况比较,温度变化对S2幼穗中RNZ基因表达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RNZ基因编码的核糖核酸酶在生物体各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催化tRNA的加工。依据上述实验结果,研究人员猜测,由于叶片光合速率不同于幼穗,RNZ编码产物可能也分布于叶绿体中。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①构建RNZ-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此表达载体除具有融合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外,还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 ②将表达载体导入____________中,然后通过_________技术获得转入RNZ-GFP融合基因的水稻。 ③实验者将转基因植物细胞置于适宜的波长光谱的激发下(该操作会使叶绿体会发出红色荧光),观察到____,证明RNZ蛋白定位在叶绿体中。 ④本实验还应补充一组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若结果为_______________能支持③的结论成立。 (3)根据以上研究成果,为了最终揭示温敏雄性不育的机制,请写出接下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个即可)
|
|
野生生菜通常为绿色,遭遇低温或干旱等逆境时合成花青素,使叶片变为红色。花青素能够通过光衰减保护光合色素,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中,在各种环境下均为绿色。科研人员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1)用野生型深红生菜与绿色生菜杂交,F1自交,F2中有7/16的个体始终为绿色,9/16的个体为红色。 ①本实验中决定花青素有无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本实验获得的F2中杂合绿色个体自交,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F2自交,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所有株系中,株系内性状分离比为3:1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把这样的株系保留,命名为1号、2号__________。 (3)取1号株系中绿色与深红色个体进行DNA比对,发现二者5号染色体上某基因存在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 据图解释:1号株系中绿色个体的r1基因编码的r1蛋白丧失功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 (4)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生菜叶色有关的R1和R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互结合成为复合体后,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使生菜叶片呈现深红色。在以上保留的生菜所有株系中都有一些红色生菜叶色较浅,研究人员从中找到了基因R3,发现R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能与R1蛋白质结合。据此研究人员做出假设:R3蛋白与R2蛋白同时结合R1蛋白上的不同位点,且R1R2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为检验假设,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向浅红色植株中转入某一基因使其过表达,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上述假设,如果支持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支持请提出新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