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果蝇翅的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翅的形状镰刀形、圆形和椭圆形分别由等位基因O、R和S控制。为了探究上述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二组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 (1)由上表可以判断控制果蝇翅形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基因O、R、S之间遗传符合______定律,这三个基因的相对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 (2)若只考虑题中所述的性状,果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组合1的F1圆形长翅雄果蝇与组合2的F1椭圆形长翅雌果蝇随机交配,F2出现镰刀形短翅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3)写出杂交组合2的遗传图【解析】
|
||||||||||||||||||
某研究小组对两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腊梅分别进行不修剪与修剪处理,再进行相关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请回答: (1)提取腊梅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在研钵中加入______,用于保护叶绿素。若将色素进行纸层析法分离,两组色素带明显差异的是滤纸条由上往下的第____条。 (2)据图分析,与10:00相比,12:00腊梅叶肉细胞中三碳酸被____形成三碳糖的速率____(较大/较小),原因之一可能是受_____与CO2结合这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表明,修剪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大于不修剪组,其可能原因是:①_________,促进光反应过程;②_______,提高碳反应速率。
|
|
图1表示某草原牧场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其中鼠与猫头鹰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字母代表能量值,①、②代表能量去向)
请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图2中,①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②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鼠→猫头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蛙与蛇的数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这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鼠种群密度时,在2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40只鼠,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有标记的是5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km2。
|
|
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如下图所示。已知人群中男性乙病的患病率为1/100;Ⅱ3和Ⅱ4为同卵双胞胎;Ⅱ2和Ⅱ8均无甲病和乙病的家族史,家系二无甲病的家族史;家系中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Ⅲ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Ⅲ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3 B.Ⅲ3患两病的原因是Ⅱ4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C.若Ⅲ3与Ⅲ4婚配,在正常情况下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若Ⅲ1与一表现型正常女性婚配,他们的女儿患乙病的概率约为1/200
|
|
神经纤维上某处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一个动作电位(时间为M毫秒),并发生传导。某一时刻膜电位的状态及引起电位变化的K+、Na+流向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点位于ab段中点 B.表1、表2指针将分别发生右偏和左偏 C.ab段处于去极化过程 D.动作电位在a、b间传导的时间为M毫秒
|
|
为研究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本土植物白茅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在单种与混种两种情况下,施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并测定各组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其中P组净光合速率为0)。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6mL/L的草甘膦对单种与混种白茅净光合速率的下降量相同 B.P组白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C.实验中,受草甘膦影响较小的是混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D.据实验结果推测,草甘膦可能会降低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
|
|
下图表示某鱼类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OP段出生数量增大,死亡数量减小 B.P点数量可为鱼类捕捞与否提供依据 C.PQ段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Q点是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
|
某二倍体动物(2n=8)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依次发生的变化是:2组(甲)→1组(乙)→2组(丙)→1组(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时期有的细胞刚开始染色体复制 B.甲、乙时期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丙→丁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丁时期一个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4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类型
|
|
利用无色洋葱内表皮、均加入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和清水,开展“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过程:取载玻片→撕表皮→滴清水→盖盖玻片 B.细胞中液泡颜色变化:浅→深→浅 C.细胞吸水能力变化:大→小→大 D.视野中红色区域变化:小→大→小
|
|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酶与 S 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 B.提取 S 型活菌的 DNA 直接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血症致死 C.体内转化实验中,从患病致死小鼠血液中可分离出活的 S 型活菌 D.体外转化实验中,R 型活菌转化为 S 型活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