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需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个阶段中电子传递链产生的ATP最多 B.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为CO2和H2O C.1分子丙酮酸彻底分解形成3分子CO2 D.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和嵴上
|
|
下图中表现出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 A. B. C. D.
|
|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豌豆 B.大肠杆菌 C.噬菌体 D.酵母菌
|
|
下列关于蛋白质组成与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B.蛋白质水解过程中肽键数会增加 C.膜蛋白有脂溶性部分和水溶性部分 D.蛋白质热变性后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
|
|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防治污水是还大自然以“绿水”的重要方面,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建立污水处理厂 C.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D.将濒于灭绝的水生动物移至动物园养殖
|
|
双链DNA分子中,与鸟嘌呤配对的碱基是( ) A.腺嘌呤 B.胞嘧啶 C.尿嘧啶 D.胸腺嘧啶
|
|
下列物质属于单糖的是( )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淀粉 D.蔗糖
|
|
近年来,在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水过程中,与化学、物理除氮方法比较,目前认为微生物反硝化去除氮素污染更为经济有效。科研工作者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具有定向高效降解含氮化合物能力的工程菌,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回答问题。 (1)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是氮循环中一个重要的生物过程。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是该过程的关键酶,是由野生菌株YP4的反硝化基因(nirS)转录后,再翻译出具有___________作用的蛋白质。 (2)工程菌的构建 ①研究者利用NCBI数据库查到nirS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nirS基因。PCR技术利用了___________的原理,使用耐高温Taq酶而未使用普通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者用HindⅢ和BamHI两种限制酶处理nirS基因与p质粒,在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体外连接,用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 ③将pYP4S转化到野生菌株YP4中形成工程菌YP4S,培养后进行PCR鉴定。为鉴定筛选出的菌落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拟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图1所示为甲、乙、丙3条引物在正确重组质粒中的相应位置,PCR鉴定时应选择的最佳一对引物组合是_________。某学生错选了图中的另外一对引物组合,扩增出长度为2.1kb的片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检测工程菌YP4S除氮的效能 ①工程菌株YP4S在已灭菌的模拟污水中培养36h后,检测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进一步证明工程菌对含氮污水治理更有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科研人员在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双杂交瘤细胞,能够产生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 (1)科研人员将抗原α、β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引起机体的__________免疫,__________分泌相应抗体。 (2)科研人员获得上述小鼠的脾脏细胞,制备两种杂交瘤细胞。每种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结构、与抗原结合的情况如图1所示。 ①制备杂交瘤细胞时,需将上述小鼠的脾脏组织,用__________处理获得单细胞后,再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将两种杂交瘤细胞用__________试剂处理促进其融合,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天然成分)培养。如果两种细胞成功融合,则会同时表达出抗体的重链A、B和轻链a、b,这种细胞称作双杂交瘤细胞。 ②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重链和轻链均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条重链依赖于A1或B1进行组装(A1与B1相同),重链与轻链的组装依赖于恒定区A2、a或B2、b(a与b相同)。因此,双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多,其中有一种抗体能同时与抗原α、β结合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如图2。请将A1、A2、B1、B2、a、b、α、β等字符填入下面的表格中__________。
③为使双杂交瘤细胞只产生图2所示双特异性抗体,降低纯化分离成本,科研人员对重链、轻链的结构进行改造。改造思路是在A、B、a、b的恒定区通过改变__________,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实现“榫卯”式互补组装的唯一性,这种改造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中的__________工程。 (3)结合双特异性抗体特点,请分析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________。
|
|||||||||||||
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容易复发、远期疗效不满意。研究人员对肝癌细胞的结构及代谢进行相关的研究。 (1)癌细胞有_____的特点,肿瘤恶性增殖往往_____血管新生的速度,随着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恶性实体肿瘤内部逐渐形成慢性营养缺乏的微环境,因此肿瘤细胞需要通过调整细胞代谢才能继续生存。 (2)如图1是细胞呼吸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图: 葡萄糖在_________中分解为[H]和A,物质A是_____,A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链复合体是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的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意义是_____。线粒体外膜上的_____、内膜融合蛋白_____的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促进_____。 (3)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线粒体长度明显长于边缘区域细胞,这些变化与肝癌细胞适应营养缺乏有关。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 ①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目的是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2),将下列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入图2中,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_____。 a.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b.胞外乳酸水平减少 c.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d.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 e.线粒体融合增强 f.DRP1S637 磷酸化增强 (4)如图3表示217名切除肝肿瘤患者的肝癌细胞中DRP1S637磷酸化水平与病人存活率及无复发存活率的关联曲线。 请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个术后用药建议并说明理由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