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膜的功能时,先去除外膜,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是好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经长期的共生而形成的,依据此学说,可推测线粒体的外膜与原始真核生物的___________(细胞结构)在化学组成上相似,主要成分都是___________。 (2)为研究线粒体内膜的具体功能,科研人员利用___________的原理,使线粒体的外膜先吸水涨破,经___________(实验技术)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 (3)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既是一种___________,也是ATP合成酶,其中___________是疏水的。为了研究F0-F1颗粒物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研究人员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跨膜H+浓度梯度条件下,含F0-F1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___________,说明F1颗粒的功能与催化ATP的合成有关。 (4)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水 b.丙酮酸 c.葡萄糖 d.ATP e.核苷酸 f.氨基酸
|
|
|
下列说法与科学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 设计试管婴儿需要在移植前取胚胎的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 C. 达尔文证明了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D. 利用红豆杉树皮分离、提取紫杉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细胞进行两次筛选的目的和方法相同 B. 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相当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C. 用酒精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表面消毒需要长时间浸润 D. 在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考虑选择的小鼠必须是纯种
|
|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DNA为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的部分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 B. 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 ③后进行放射性检测,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属于操作失误 D. 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
|
|
|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下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B. 2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C. 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D. 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
|
|
下图为某一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 NADPH指光合作用中的[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两类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 B. 甲中产生的O2进入乙中被利用需要通过3层生物膜 C. 乙产生的ATP可用于甲过程H2O裂解释放O2 D. 乙中的ATP主要在生物膜上生成
|
|
|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运用固定化酶进行生产时,需要控制好环境的条件,如温度、溶氧、营养等 B. 固定化酵母菌利用葡萄糖的效率比游离的酵母菌要高 C. 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洗衣粉量、污渍的种类属于自变量 D.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
|
|
|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B. 受体母畜必须经过免疫学检验以防止排斥外来的胚胎 C. 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两个新个体 D. 卵裂期的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
|
|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菜花和猪血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 由于DNA对高温耐受性差,故提取时需加入95%的冷酒精 C. 可用木瓜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研磨液中的DNA D. 向溶有DNA的2mol/L的NaCl溶液中缓缓加蒸馏水,当出现析出物时停止加水
|
|
|
加热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还原糖鉴定时需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B. 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C. 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需冷却至室温,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D.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小火或间断加热后,需冷却至50℃,再与酵母细胞混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