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单倍体育种也可证明“分离定律” C.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 D.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
|
|
|
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l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I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A. 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艾滋病
|
|
|
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大脑定位系统细胞,其中网格细胞周期性地响应于空间环境而产生兴奋并发射信号,将空间组织成一个动态的导航网格。下列关于网格细胞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高度分化,有潜在的全能性但难以表达 B. 与红细跑相比,该细胞的细胞膜面积显著增大 C. 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合成场所为内质网 D. 响应特定空间环境时,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
|
|
|
下列与教材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后放盖玻片 B. 提取绿叶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时,至少需要破坏细胞膜和叶绿体膜 C. 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D.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设置对照的常温组也要用卡诺氏液处理
|
|
|
下列关于细胞或细胞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中载体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 B. 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功能有关 C. 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全部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D. 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
|
|
基因工程能够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心法则”是基因工程兴起的基础理论之一,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阐明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用“→连接)___________。 (2)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目的基因可通过PCR进行扩增,简要叙述扩增目的基因的大致过程:___________。在PCR过程中,两个引物是___________的结合位点,也是子链延伸的起点,dNTP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与基因组文库相比,cDNA文库的基因数相对要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这种方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采用显微注射仪直接将___________注入到受精卵细胞中。
|
|
|
圆褐固氮菌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是异养需氧型的微生物。某同学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圆褐固氮菌。回答下列问题: (1)圆褐固氮菌与硝化细菌在同化作用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 (2)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这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通过统计平板上的___________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稀释度,原因是___________。 (3)培养圆褐固氮菌时不能隔绝空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 (4)简要写出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用“→”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李某是一位成年男性,患有甲病。对李某的家系调查,发现①李某的父母都正常。②李某的哥哥因甲病在多年前已经去世。③李某的女儿不患甲病。④李某的姐姐不患甲病,生育的2子1女中1个儿子在幼年时就因该病天折,另外两个孩子不患甲病。⑤李某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1)试分析,甲病(基因A-a)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李某姐姐的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甲病的发生是某酶编码基因发生突变。李某的父母都正常,试李某患甲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仅写一条)。 (3)李某女儿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医生建议其生育___________(男孩/女孩),理由是___________。
|
|
|
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节律时钟(由若干蛋白质组分构成)调控装置的发现者。植物的节律时钟控制很多生理过程,如向性生长和光合作用等。 (1)研究显示:向日葵幼苗白天表现出向光性,但在夜间却能重新转向东方。在单侧光下,向日葵幼苗表现出向光性,植物向光性除与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还可能与___________(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为了揭示向日葵幼苗夜间重新转向东方的机理,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设:①环境昼夜交替引起该现象(外因);②植物自身存在昼长和夜长均恒定的生物时钟(内因)。下列实验设计有助于区分上述两种假设的是___________。(多选) A.在温度不同的暗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B.在装有全天候定向光照的温室内观察是否出现节律性转向 C.在若干个光照强度不同的温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D.在夏至(昼长夜短)和秋分(昼夜等长)夜间分别测定大田幼苗顶芽转向速率 (2)为了探究节律时钟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构建了TOC和ZTL两种拟南芥突变株(两者的节律时钟周期分别为20和28小时,昼夜时长为1︰1),并测定两者在不同条件下(T20和T28)光合作用的相关指标。其中T20和T28表示室内控制光照/黑暗循环周期分别为20和28小时(光照与黑暗时长为1︰1)。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植物的干重能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科学家在研究中比较了两种突变株的干重。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观测指标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 ②据图分析实验数据,植物干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控制动物节律有关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
|
|
|
细胞周期的有序调控如同自动洗衣机的设定程序。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严格有序进行。在细胞质中细胞周期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蛋白浓度越高,激酶活性越高,细胞周期蛋白及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激酶被激活帮助细胞通过这些检验点。如周期蛋白1与激酶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激酶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2与激酶2结合形成复合物SPF后,激酶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下图显示了上述调控过程中MPF和周期蛋白的活性浓度变化规律。
注:M表示分裂期,G1表示DNA合成前期,表示DNA合成期,G2表示DNA合成后期。 (1)周期蛋白1的增加除了能够促进细胞内发生“染色质螺旋化”的变化外,还能促进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周期蛋白为___________(填“周期蛋白1”或“周期蛋白2”),若使更多细胞阻滞在G2/M检验点,根据题干信息,可采取什么措施? _____ (3)若将G2和M期细胞融合,则G2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______(填“提前”或“延后”或“不变”),为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