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蝇体色黄色(A)对黑色(a)为显性,翅型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研究发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到F1,F2中出现了5:3:3:1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请回答以下问题。 (1)同学们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 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假说二: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2)请利用以上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验证两种假说的正确性(写出简要的杂交过程,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
|
|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 B. 不是所有的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D. 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
|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B. 关于遗传与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近几十年,人们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
|
|
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6%、8% B. 92%、8% C. 78%、92% D. 8%、92%
|
|
|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 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D.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
|
|
如图1所示为动物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
|
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一般是纯合子 B. 与正常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C. 有性生殖不能产生三倍体,只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 D. 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
|
|
|
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遗传病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B. 统计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期时间长短 C. 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 D.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如:高度近视
|
|
|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 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 C. 一般单倍体植株长的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 D. 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
|
|
为了验证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选取不定根长约1cm的大蒜放入4℃的冰箱内,诱导培养36h后进行固定处理、制片并观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须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B. 该实验原理是低温处理能促进细胞内的复制和抑制细胞分裂 C. 固定处理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以固定细胞形态 D. 在显微镜的视野内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