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

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

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

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

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

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

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

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

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

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

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

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

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伏尔泰                    D.卢梭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D.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

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

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

的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863计划

C.载人航天工程     D.两弹一星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

读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163/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158 62159 62160 62161 62162 62163 62164 62165 62166 62167 6216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