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的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4分)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2分),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主观因素 。(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8分)
|
|||||||||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 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下列 作品与《追忆逝水年华》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十日谈》
|
|
某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喜欢揣摩一些历史人物的心理特征而替他们画“自画像”。 一位学生选择了诺顿一世。1859年,由于对联邦和加州政府的政治结构极度不满,诺顿 宣布自封为“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开始了其21年的“统治”。这位学生应该模仿 A.安格尔 B.德拉克洛瓦 C.列宾 D.毕加索
|
|
该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 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 躁动的音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该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德彪西
|
|
《格列弗游记》描述了外科医生格列弗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巫人国的游 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被认为 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B.体现了冒险精神 C.适应了殖民扩张要求 D.彰显了启蒙思想
|
|
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歌德的诗 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 演一场“舒伯特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A.启蒙运动的学术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
|
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看上去乱七 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 学家或者数学家。这种表现技法当属 A.古典派 B.荒诞派 C.印象派 D.现代派
|
|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 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 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
|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 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进而产生的是 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下列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是雪莱、德拉克洛瓦、塞尚 B.偏重向外,朝对象感性世界开掘 C.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 D.偏重客观、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
|
“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 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 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