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讲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呼?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柳宗元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6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3分)
|
|
司马光说:“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指的是 A.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B.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C.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D.变法中使用失当的人。
|
|
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是 A.贵族与工商业者; B.贵族与平民; C.工商业者与平民; D.“僭主”与雅典公民
|
|
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希腊 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 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
罗马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当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 B.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 ” C.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D.罗马法蔑视人权
|
|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代表罗马共和国内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②以维护贵族统治为主要目的 ③有效地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④是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帕帕迪是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前399年)30岁,孝敬父母,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但是他不识字。按照当时雅典的体制,帕帕迪有资格 ①参加公民大会并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成为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 ③成为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④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辩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
|
以下哪些机构的设置能体现雅典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的思想 ①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 ③民众法庭 ④保民官的设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