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2009年5月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

①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②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

③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④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介绍西方国家的政体特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关于英国政体:

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

英国有公、保两党。公党退,则保党之魁起为宰相;保党退,则公党之魁起为宰相。

——清朝驻英公使薛福成

关于美国政体: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

美国开国之律,由华盛顿订定,政归三处,立例者,议院;行例者,总统;守例者,察院。议院有立例之权,则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

——清朝驻美公使崔国因

(1)关于英国政体的介绍中,大致反映了哪两种制度?“巴厘满”、“宰相”指什么?(4分)

 

(2)关于美国政体的介绍中,徐继畲赞扬了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什么原则?崔国因介绍了美国政制的什么特点?(4分)

(3)崔国因认为美国“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你是否认同他这一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33.历史图片是时代的缩影,从中能够感觉到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掰 手

左图是一幅漫画,一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另一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两个人坐在核武器上掰手腕。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握 手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联 手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6ec8aac122bd4f6e

(1)材料一中苏美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材料三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两个时代的世界格局有什么不同?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原则是什么?(6分)

 

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礼仪制度的发展历程是历史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编钟以其宏大的音量和特有的音色交织成肃穆庄丽的音响,编钟是西周高级礼乐仪式中使用的乐器。西周时,礼乐制度还能正常地维持,在高级礼仪活动中,器乐演奏要按严格的礼乐制度来进行。其中所谓的“金奏”,是编钟、鼓、磬的合奏。“金奏”规格很高,只有天子、诸侯可用。大夫和士只能单单用鼓。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春秋时期,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孔子听说后,便愤然指责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材料三  按中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汉唐高级官员谒见皇帝时赐坐,宋代只能站着,明清必须跪下,清朝所跪时间最长,以至大臣都备特别的护膝。

材料四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文告,宣布“废止跪拜”,改行鞠躬礼。

材料五  2008年初,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拜季羡林为师,行跪拜礼;同年,笑星赵本山在“本山影视基地”举行收徒仪式,徒弟们挨个跪拜、敬茶……这引起是否是封建残余的争议。跪,还是不跪,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礼乐制度的特点?这一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鲁国季氏的做法说明了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趋势?材料四体现了《临时约法》中的什么原则?(4分)

 

(4)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五现象的看法。(2分)

 

海地地震有8名遇难中国公民,他们是执行维和任务的维和警察。中国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从1949—2008年,中国出现了三次建交高峰

B.中国成为主导国际关系发展方向的国家

C.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崛起

D.中国是多级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极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133/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128 62129 62130 62131 62132 62133 62134 62135 62136 62137 6213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