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轻、农投资分別增长了1.4倍、1倍、0.54倍。这说明

A.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 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    D. 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 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

 

如果以下表为史料探究民生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08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及城镇失业人数》(单位:万人)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13

1103

1168

1221

1226

1310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886

921

908

922

917

926

 

 

A. 保障就业乃改善民生之本    B. 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C. 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D. 城镇化过快增强了失业风险

 

1942 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

A. 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C. 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 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 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C. 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 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潘服大臣、府州县宫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亊立断。”这反映出明朝“巡按”

A. 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    B. 监察权力的不完整

C. 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    D. 凡事须向皇帝奏报

 

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 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B. 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C. 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D. 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4022/68464) 首页 上一页 44017 44018 44019 44020 44021 44022 44023 44024 44025 44026 4402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