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

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 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

A. 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 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1934年5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在上海设立“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当年出具查禁25家书店的公文,共涉及28位作家的149种书籍。各书店联名请求“体恤商艰,从轻处置”。当局批复:“一、切实执行前令……三、在剿匪严重时期内暂禁发售者三十种……”。这反映国民政府

A. 为了配合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行动    B. 为抗日战争做好舆论的准备

C. 防范各地军阀利用媒体兴起反蒋运动    D. 官僚资本对民族出版业的打击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 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 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 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 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A. 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B. 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C. 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 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

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 官员队伍的冗杂

C. 中央集权的强化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政

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

C.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D.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加试题】建筑是凝固了的音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宗白华先生曾经指出: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古希腊人在艺术上最高表现是建筑与雕刻。人体雕刻与神殿建筑是希腊艺术的极峰,雕刻则系模范人体,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认为人体雕像是人类永久的理想型范,是人世间的神境。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材料二关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等文化成就,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虽然在武力上消灭了古希腊,但在古罗马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众多的建筑成就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子。

②除了在思想上,古罗马人还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都有广泛创新,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根据《建筑的故事》、《建筑风景》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按照“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的思路,分析并概括古希腊人在建筑方面的突出成果及其所体现的心灵精神。

(2)阅读材料二,您更赞同哪一种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建筑两个层面加以解读。

 

【加试题】统一问题是探讨历史发展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不少蒙藏的高僧学者在朝为官,乾隆与各宗教领袖关系密切,在相互交往中,乾隆被尊称为菩萨,……清漪园的宗教建筑之多,在皇家园林中数一数二……成为国家强盛、疆域稳定、民族团结的象征。

——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

材料二孙中山(1866-1925)在创建南京临时政府时,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热望祖国成为强大统一之中国”的迫切要求,他指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今者五族一家,立于平等地位”。他认为,中国的统一,断不能指望外国列强,相反,中国内乱、分裂,莫不与军阀、列强有关。”

——根据《孙中山的国家统一观》、《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漪园宗教建筑多的原因,列举清康熙年间加强对蒙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中国统一的思想主张及其人生最后两年的主要政治实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中国统一思想的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二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1)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3975/68464) 首页 上一页 43970 43971 43972 43973 43974 43975 43976 43977 43978 43979 4398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