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 世界银行的成立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二战期间,非洲被迫卷入战争并成为战场。据统计,二战期间,非洲供给世界所需铀的100%,工业用钻石的98%,钻的90%,黄金的50%,铬的39%,钒的24%,锡的22%,锰的19%,铜的16%,铂的13%。这说明 A. 非洲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被殖民化 B. 客观上非洲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很突出 C. 二战期间非洲的工业资源已经被挖空 D. 非洲的民族主义经济力量逐渐成长
|
|
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 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
|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A. 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D. 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
|
192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明确提出:“得到明智管理的资本主义可能比其他任何可见的制度都能更有效地达到经济目标。”此观点 A. 完全否认了当时各国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准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C. 表明凯恩斯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D. 成为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理论基础
|
|
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 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 B.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C. 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 D. 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
|
|
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 炼钢技术的改进 B. 化学工业的进步 C.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印度关系时说:“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意旨是 A. 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 B. 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C. 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 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
大机器工业瓦解了家庭经济,工人不分性别均以个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以单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工业革命中,从作坊向工厂渐进转变的过程中,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以上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反映了 A.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 大量妇女儿童的使用不利于技术快速发展 C. 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 社会阶层变动推动新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
|
|
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A. 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 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 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