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 彩陶画与汉赋    B. 话本与小说    C. 唐诗与风俗画    D. 楚辞与文人画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 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深厚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史载,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独创的纸向汉和帝呈献,后世称之为“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记载:“元初元年(汉安帝的年号,公元114年),邓太后以(蔡)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综合上述材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蔡伦因造纸而封侯    B. 蔡伦发明“蔡侯纸”

C. “蔡侯纸”是最早的纸    D. “蔡侯纸”很快普及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 “人伦者,天理也”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朱熹    B. 李贽    C. 陆九渊    D. 王夫之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 格物致知    B. 尊崇道统    C. 心外无理    D. 经世致用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天人合一    D.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

A. 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 法家思想的具体化

C. 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 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 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现象始于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3910/68464) 首页 上一页 43905 43906 43907 43908 43909 43910 43911 43912 43913 43914 4391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